4.壶关窑大罐的断代特点
壶关窑大罐依照口部大小、颈部高低的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大口有领与小口短直颈两种类型,通过比对可以发现壶关窑大罐的断代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整体的装饰来看,发展趋势是早期纹饰繁密,层次较多,肩部、腹部纹饰或铭文多有分层,纹饰与字体率意潇洒,晚期纹饰逐渐稀疏,绘制潦草。此外,明代大罐与清代大罐在釉色上有较大区别,明代釉色干涩,釉层薄,清代特别是康熙时期,釉色白亮,釉层肥厚。
具体来说,对于大口有领型大罐来说,可以万历中期为一个分界,万历中期以前,发现较多,纹饰繁密,纹饰之间以弦纹、水波纹间隔,分层较多,大量使用开光绘制纹饰或书写铭文,纹饰绘制率性但颇见功力。万历中期以后,少见大口有领型大罐,康熙时期有所恢复,但器型略有变化,肩部更平折,面积变小,腹部更直,面积变大,纹饰与铭文主要集中在腹部,且纹饰已较为简化。
而对于小口直颈型大罐来说,其生产基本贯穿了从明代嘉靖至清代雍正时期,可以明代万历晚期做一分界,万历晚期以前产量较大,装饰繁密,多用开光,万历以后制作粗糙,纹饰简化,少见开光使用。
5.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三件白底黑花大罐的断代
根据上面总结的特点可以看出,陕西历史博物馆新征集的三件大罐应分属两个不同时期,“甲子年”大罐与“上党壶邑”铭大罐应为明代,诗文大罐为清代。具体来说“上党壶邑”铭罐无论装饰方法、铭文格式等都与深圳博物馆藏“己丑年”(万历十七年)大罐类似,因此其时代应在万历时期。“甲子年”大罐考其装饰风格、铭文格式应为明代晚期,这一时段内符合甲子年的主要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和天启四年(1624年),从其纹饰简化的程度以及胎釉的粗糙程度看,笔者倾向认为是天启四年的产品。诗文大罐纹饰简化,釉色白亮,釉层肥厚,与邯郸市博物馆藏“康熙八年”大罐胎釉特点相似,有比较明显的清康熙特点,应为清康熙时期产品。
山西长治地区有悠久的烧制陶瓷历史,壶关地区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大青土,并且有作为燃料的煤炭资源,又有浊漳河的水运优势,再加上明代晚期经济发展以及宫廷用瓷需要的刺激,使得壶关窑生产出了大量的白底黑花大罐,这些具有磁州窑装饰风格的大罐最初被当作磁州窑的产品,后来才逐步被辨识出来是壶关窑的产品,笔者在前人基础上对它们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对其时代特征等进行分析,对于这个窑址明代嘉靖以前是否还有产品,是否还生产除大罐之外其他类型器物等问题还有待将来进一步发掘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