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纵使他人对自己存有偏见,其实归根结底,也都是他人的看法,与自己无关。抱着这样的心态,田英章两耳不听闲言碎语,一心只在书法创作。 反观现代,许多书法学者为了追求字体飘逸随性,从而忽略了中国汉字本身的方正感性。人人都觉得书圣王羲之的字洒脱优美,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率性而写,字体飞扬跃然纸上,打破了固有的框架束缚,这才是众人应该学习的书法典范。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王羲之的书法,是他经过多少年的勤恳练习,从最开始一丝不苟地临摹,渐渐才找到感觉,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字体。 并不是每个人都得照着王羲之的样子去练自己的书法。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个性的字体,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同样,田英章的字体,就是他的独特所在,没有必要因为不符合他人的审美特点去改变自己的个性。 王羲之 做好自己 面对同行的排斥和不屑,田英章选择不顾其他,做好自己。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田英章便是这样一种个性,虽然孤身一人,但有自己喜欢的事业,有自信地在书法领域砥砺前行,那么旁人的言论对自己又有何用呢? 可以说,田英章将他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书法。在不断提高自己书法造诣的同时,也致力于书法的传播和发展。 在1991年至1993年,田英章受日本的邀请,在日本创写了印刷字体楷书和行书两套,将书法的魅力传播到海外,无关乎国界,无关乎种族,只为让这一门艺术有更多人知晓和欣赏。 此后在1996年到2000年,田英章又联络台湾和日本书法界的友人创建北京长城碑林。为了书法的建设和发展,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只有真正热爱的人,才会做到如此地步而无所求。 培根曾说过:“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对于田英章而言,从1963年跟着父亲、伯伯和兄长一起研习书法开始,他此后的人生便跟这两个字绑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纵使在书法这条道路上,他走得艰难险阻,到处碰壁,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田英章依然坚持做自己。他没有忘记自己喜欢书法的初衷,也不会轻易因为他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书法个性,因为田英章就是田英章!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同样也肯定能够允许有不同个性的存在。书法本身就是没有规定界限,没有特定规矩的一门艺术,能够将自己的个性融入于字体中,纵情挥洒笔墨,这便是好的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