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江元勋还积极推动有机茶认证。2001年6月,元勋茶厂拿到了德国BCS有机食品认证证书,使得正山小种红茶出口有了绿色通行证。凭着这一张通行证,江元勋之前囤积的100吨红茶销售一空,让原本摇摇欲坠的企业一下就活起来了。趁着这股劲头,江元勋又通过了日本JAS、美国OCIA等多家国际权威有机认证机构认证,2002年12月成为武夷山市民营企业率先拥有也是唯一拥有红茶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并从国家质检局取得了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域保护标识……如今,江元勋有60%的红茶出口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欧美地区,中国红茶再次成为国际市场高端红茶的代名词。 开拓创新打造金骏眉 “自己办厂的出发点很好,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整体市场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推动。”江元勋说。虽然解决了茶山荒芜、老百姓卖茶难的问题,但是国内市场并没有得到改善。2000年至2005年,江元勋想了很多办方拓展国内市场,成立顶级红茶制作研发小组,试制高端龙井茶、西湖龙井等新产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让他有些气馁和不解。“这么好的红茶,这么好的生态,找不到出路不应该啊。” 鉴于这种情况,江元勋就想着还是要立足传统工艺优势,继续研究新口感的红茶以适应国内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2005年夏末,北京茶友那一句“不如多增加点成本用芽尖像生产绿茶一样做些高端红茶”的提议让江元勋茅塞顿开。于是他从茶农手中收购了1.5斤的茶叶芽尖,带领梁骏德等人按照红茶制作工艺进行萎凋、搓捻、发酵、炭焙,制作出了色泽黑黄相间、呈海马状的干茶,这就是金骏眉的雏形。研制成功的干茶经过沸水冲泡,汤色金黄透亮,滋味甘甜爽口,回味悠久,得到了茶友们的一致肯定。 1.5斤的茶叶芽尖仅做出了干茶3两,这个昂贵的成本让江元勋咋舌,但是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开始,只是少量生产,供北京、福州等地的朋友品鉴;2007年根据朋友们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开始批量生产;2008年,金骏眉正式推向市场,一经上市就引发了一阵红茶消费热潮,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高端茶种。 说起金骏眉名称的由来,江元勋回忆起了当时和茶友们集思广益的的过程。他说:“‘金’的由来是这个茶8000元一斤,而且原料还很难采到,价值堪比黄金,且它的外形和茶汤颜色均为金黄色;‘骏’则是因其原料由全村人跑遍崇山峻岭采集而来,且参与制茶的江骏生、江骏发、梁骏德等人名字中都有一个”骏“字,同时也希望此茶上市如同骏马奔腾、市场前景广阔;‘眉’指的是做出来的茶叶形状像眉毛,而且历史上单芽制作的茶类里有寿眉、珍眉等。这样,最终新茶被确定为金骏眉。” 金骏眉的诞生,为中国红茶和正山堂都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作为一款创新红茶,正山堂金骏眉不仅打响了一个属于中国人的红茶品牌,更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理念,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不过金骏眉获得巨大成功后,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江元勋没有及时注册金骏眉商标,等到2007年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注册申请时,才发现已被其他公司抢注。在之后数年的商标之争过程中,全国各地茶企都先后推出了各色各样的金骏眉。最终,直至2013年末,这场官司才以“‘金骏眉’已作为一种红茶的商品名称为相关公众所识别和对待,成为特定种类的红茶产品约定俗称的通用名称。”的判决结束。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苏峰表示,这样的结果对金骏眉创始团队是一大损失,但对整个红茶行业是一大贡献,中国红茶从此摆脱质优价低的窘境,实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技术输出带动红茶复兴 由于对中国红茶发展的突出贡献,江元勋在2008年获得茶界最高荣誉“陆羽奖”,正山堂公司也在2009年开始成为中国销量第一的红茶企业。不过对江元勋而言,最欣慰的是因为红茶的振兴而带动了广大茶农致富。 江元勋说:“茶青从最早办厂时的一块多一斤,到现在几十块一斤;金骏眉的芽头最高的时候900多块一斤,成几十倍的翻翻,茶农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桐木村一改昔日的贫穷面貌,茶农们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汽车、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小的一片茶叶变成了茶农们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