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来看一个现象,可能更多朋友都是北京的,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小区从去年到现在,房价究竟是上涨、下跌还是持平?我看我们小区的房子,从去年到今年,房价其实依然在小幅度上涨,依然有一定的成交量,这说明二手房是真实的代表了市场的需求。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一手房,现在大家在预期中担心购房后会不会烂尾,不能交房,所以等整个市场预期平稳,交房风险缓释之后,大家再去购买,这有其特殊的原因。 但是地产本身在需求端,我认为现在没有系统性的风险,所以我对整个地产行业,相对来讲是比较看好的。但是它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有的开发商能挺过去,有的开发商可能挺不过去,不同开发商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状况。 房地产行业的新模式会是什么? 姚长盛:如果旧模式没有了,在你眼里未来的新模式是什么样的? 袁怀中:我觉得地产新模式的苗头应该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开始,最终形成新的模式可能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我认为有几个规律性的东西。第一是对行业来讲,其实一些不利的因素已经出现了,哪些不利的因素?我觉得未来5年一手房的市场总量一定会下降,甚至会下降到5年前的总量,而且购房人大部分都是一种改善性需求,所以对产品应该会越来越挑剔和苛刻。 但是对行业来讲,我觉得有利的地方非常明显,最有利的地方是未来的项目收益率一定会大幅提升,足够覆盖投资风险。 我觉得相对中性的地方是民营开发商的杠杆率会大幅下降,开发商可能会逐步转型成代建商,也会逐步转变成联合投资人,这是他们很核心的角色。 在过去的投资逻辑中,大家还是以百强开发商的主体信用,所谓白名单制的投资逻辑,未来会彻底的转变为项目导向型的投资逻辑。 未来的参与方可能也会由过去的开发商主导,逐步转变为投资机构主导。开发商承担的角色,更多是代建和部分投资人的角色,这是我对未来新格局大致的判断。 姚长盛:在2022年里您关注哪些方面的信号? 袁怀中:我认为第一个信号一定是政策的信号,我认为政策的信号现在在底部区域,包括按揭贷款现在开始要放松,包括要指导地产行业开发商要更多的贷款,包括在指导着地产中的优势行业加大兼并收购等,我觉得政策信号开始逐步的出现了。 当然政策信号在逐步出现过程当中,它也没有立即性地出到底,可能是系列的出现,它可能也会根据市场的形势变化做相继决策,但是我认为政策底的信号已经出现了,政策底的信号出现之后,开始逐步形成金融机构的预期,金融机构的预期也会逐步相对稳定。 金融机构预期稳定后,按揭贷款、开发贷、并购贷款之间会逐步进入一个正常的状况,等金融机构加大这些方面的发放之后,整个行业交房有序的推进,购房人的预期就会逐步稳定,购房人的预期逐步稳定,市场的整个态势就逐步走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今年上半年可能是这几个底逐步的显现,市场的信心逐步修复的一个过程。 姚长盛:今年寻找核心资产非常困难,您眼里的核心资产会是什么样?
袁怀中:在不动产当中,受新经济的引领,过去几年像物流地产、数据中心、医疗地产,其实得到大幅发展,所以我认为不动产肯定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核心资产,在未来几年也会体现。 回到房地产而言,房地产肯定是和产业、人口导入和区域经济水平紧密相关,大家完全可以根据区域的经济水平,区域的人口导入,去看待房地产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我认为还是集中到长三角、珠三角,包括部分特色城市,比如合肥、福建宁德等,其实在过去几年是显著超越大势的区域。 (本文由网易财经和微博新知博主联合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