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DeepSeek的火力,反而是去年高举高打的豆包和Kimi现在有些尴尬。 AppGrowing数据显示,2024年3月开始,Kimi几乎每个月广告投放都达上千万元,下半年累计投放更超5亿元,还曾因“20天烧钱1个亿”登上热搜。豆包在2024年下半年,累计投放也超过了4亿元。
不计成本地投流,直接给豆包和Kimi“烧”来了用户。但面对DeepSeek这匹黑马,豆包与Kimi是否还该坚持“自研技术驱动”的形象,正让两家陷入两难——目前它们都没有宣布接入DeepSeek。 但显然,坐拥抖音流量池的字节,不会甘心就此将身位让给腾讯。据字母榜报道,字节自研的推理大模型预计将在3月底推出。 1月23日,字节豆包团队刚刚成立一个代号为“Seed Edge”的研究项目,鼓励项目成员探索更长周期、不确定的和大胆的AGI研究课题。 而近期媒体报道,Seed的团队已经生变。新加入字节的前谷歌大牛吴永辉将成为Seed的新技术负责人,侧重基础模型,原Seed总负责人朱文佳则分管应用侧。调整业务分工之外,字节还提出了全新的稀疏模型架构UltraMem。 2月25日界面新闻报道,豆包正在小范围测试深度思考模型,但接入的不是DeepSeek。用户实测发现,豆包对话页面暂未显示“深度思考”功能的入口。但进入灰度测试范围的用户在询问不同问题后,豆包生成的答复中会显示思维链。 不过前述行业人士表示,Kimi、豆包、元宝都成功用“钞能力”赶超过身位,核心在于当下海内外的AI产品,都还处于体验的初级阶段。接下来,“烧”来的用户增长要如何留存,仍将是个长期困扰大厂的问题。 2024年底,一组大模型留存数据曾在业内流传。数据显示,大模型产品在30天后的用户留存率均不到1%。 “对于留存效果和措施,目前工具类产品都差不多,尤其AI对话的形态大家都是这样。”一位AI投流从业人员对《财经天下》表示。未来,大家还是要回归到ROI阶段,“如果投入换不来相应价值的回报,公司就不会去做。” (林斐、许园为化名,豆蔻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 |林小葵 编辑 |李不清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