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客户端
1天前1720评论
来源:健康报 原标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武汉归来,健康报专访实录!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联合指派,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于1月21日中午抵达武汉,作为第一批中医专家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 目前两位专家已经返京。今天中午,健康报记者王宁电话采访了刘清泉院长。 值得说明的是,2003年北京爆发非典时,刘清泉医生第一个进入疫区。他带领医护人员抢救患者、自治自救并协同专家制订中西医结合治疗预案,最终为控制非典疫情蔓延做出巨大贡献。 以下内容根据刘清泉院长采访录音整理: 中医治疗方案如何形成的? 中医诊疗疾病讲究“望闻问切”,尤其是突发新发疾病更是如此,我们过去到现场认识病人的真实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收集相关信息,确立疾病的病因的属性病机的特点,根据病机具体分析,才能辨证论治。 1月21日中午到达武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协调下直接去了金银潭医院,住院病人比较多,也感觉到相关综合医院的应对还处于不是特别顺畅的状态。 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我们对患者发病情况、发病时的症状情况以及病情演变、舌苔和脉象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诊察。一下午,大致会诊了60多位病人,包括住在ICU的危重症病人和普通病房的轻症患者。 基于此,我们随后与武汉市中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医科专家等组成的湖北省专家组的6位专家,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属性、病位、病机演变特点等进行探讨,还结合武汉协和医院中医科其他专家的治疗经验和意见,到晚上8:00多完成了一个基本框架,提交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的专家组再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了初步方案。这就是1月23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的雏形。 同时,我们还对金银潭医院的患者进行了分类,按照轻重分类,研究了两个处方用于病人的治疗,并为医务人员开了一个具有提高自身正气的代茶饮处方,交予院方开始临床使用。 1月22日上午,我们到武汉市中医院会诊一例确诊的危重病患者,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的阶段效果,并为进一步抢救制定了中西医方案,查看了呼吸科住院的疑似病例,为疑似病例研究了治疗方案。当天下午,又分别到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湖北省中医医院等查看患者,并指定了治疗方案,病人的基本状况与传染病医院是一致的。因为中医院在中药使用更为便捷,在我们来之前,患者用上了所在医院的院内制剂。从基本情况看,中药对于病人病情的稳定、退烧等还是有效果和优势的。 昨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与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苗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已经奔赴武汉第一线。后续北京一些大的中医院还将派专家医疗队进行支援。接下来,中医治疗方案还将根据全国各地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整。我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湿瘟”的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致病,核心病机是不会变。 患者的表现及核心病机 通过问诊及当地专家介绍,患者有以发热前来就诊的,但体温不高,还有一部分患者没有发热症状,而更多的表现为乏力、倦怠、食欲不好,甚至出现一些恶心、胸闷、脘痞、大便溏泻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都有咽干、咽痛的表现,有些病人还伴随干咳无痰。这个过程一般持续5~7天,期间患者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体温多在37℃多一点,很少超过38.5℃。 如果这个时期,患者体温持续在37℃~38℃,六七天以后,经过治疗,患者一般会逐渐会进入恢复期。但如果这个时期的两三天内,患者突然体温达到39℃以上,病情往往一下子就还会进入危重症状态,喘憋气急,氧合很差,肺部CT检查有大量的渗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舌象,不管舌苔偏黄还是偏白,但总的呈厚腻苔。我们了解到武汉的气候状态,一个是阴雨,一个是湿冷。尽管较以往冬天,温度偏高一些,但没有阳光。结合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我们判断其病因属性以“湿”为主,湿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湿毒化热、阳明腑实,湿毒瘀热内闭,热深厥深。目前因为各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武汉输入性病例,所以病人的病因属性和病机特点不会有太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