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一名游客违规下车,非法闯入白虎展区,与11只白虎对峙。因为园区中一道隐蔽式装置起到了关键的防护作用,闯入者与动物之间始终没有发生实质性接触。 北京野生动物园一名工作人员曾向新京报记者解释,在自驾游览区,动物园通过隐蔽的隔离技术将猛兽与游客(包括工作人员)进行了隔离,虽然游客能近距离观赏白虎、棕熊等猛兽,且感觉不到隔离的存在,但动物并没有机会来到游客车边。 什么是隐蔽隔离措施?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否会对动物造成伤害?针对这些问题,10月25日,新京报记者邀请中国动物园协会景观设计组组长马可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做出了详细解释。
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白虎展区的“V”型壕沟。来源:北京野生动物园VR全景截图
什么是隐蔽隔离措施? 在动物园中,为了保障游客及动物的安全,防止双方直接接触,园区会采用多种隔障方式。 中国动物园协会景观设计组组长马可告诉新京报记者,动物园传统而且常见的隔障方式包括网笼、墙、玻璃隔断等。而隐蔽隔障设施,指的是不遮挡游客视线、容易被游客视线忽略的隔障,例如壕沟。 壕沟设在动物区和游客区之间,分为干壕沟和水壕沟,前者沟底多为自然植被,后者则装满水,类似湖或池塘,比如有的灵长类会避免接触水体。其宽度和深度根据动物的跳跃能力来确定,“大于动物的最大行为距离,保证动物无法跃过。”马可说。 此外,壕沟周边常辅以其他设施。马可表示,为了让动物更多地出现在展区核心位置,避免动物试图接近壕沟或逃逸,动物园常在壕沟边缘适当位置布设电网、砾石、树段等,“有的食草动物不愿意踩在尖锐的石头上。” 但这些设施都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游客感觉不到隔障的存在,认为自己与动物处在同一空间。 隐蔽式隔障在野生动物园中较普遍,“因为里面存在类似车行区的区域。”但马可也透露,并不是只有野生动物园才会采用,“所有的动物园都在根据不同的展示物种选择合适的隔障方式。”
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游览区白虎展区的电草。来源:北京野生动物园VR全景截图
动物园如何选择隔障方式? 马可告诉新京报记者,动物园在选择隔障方式时很灵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都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参观模式,即“园区用什么方式将动物展示给游客,游客观赏的视角是什么样的”。 在一些野生动物园的车行区,游客渴望“近距离”游览,园区会根据车内游客的视野范围设置隐蔽隔障,“既让游客看到他们愿意看到的动物自然行为,也隐藏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隔障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