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提出全省常住人口将以年均增长约115万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达1.3亿。2035年,珠三角地区人口从2018年的6301万人增至规划的84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0%。 规划提出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 规划提出,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上海-汕头-汕尾-深圳-广州(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北京-韶关-广州-佛山-珠海-澳门(京港澳高速磁悬浮)的磁悬浮线路,还有阳江-珠海-深圳高铁(赣深客专西延线)、琼州海峡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广东首次提出预留建设沪(深)广高速磁悬浮通道。深圳到上海约1500公里,如时速以每小时600公里算,大约2.5小时就可以互通深沪两市。深圳至北京约22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悬浮,大约3.6小时可到达北京,比高铁要节省超一半时间。 轨交建设持续扩张行业迎来释放期 除了三大核心区域外,“交通强国”计划将覆盖全国。 我国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在此背景下“交通强国”规划2035年实现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太平洋证券表示,至少未来15-30年都将处于轨交建设持续扩张的阶段,预计2021-2025年地铁营运里程每年增长约13%,未来10年城际、市域年均增长下限15-20%。且长期看,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群具备建设条件或经济性,远期建设空间广阔。 浙商证券研报表示,我国远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3.5万公里,其中地铁2.7万公里。对比2019年6730公里的运营里程,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 此外,据太平洋证券研报显示,城轨经历了过去五年批复规划的积累,当前正值释放期。一般来说,轨交建设时间6-8年(2年审批+3-5年施工+1年运营),截至2019年仅城轨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额已达4.64万亿(不含地方政府批复),2020年新批复可研3248亿,十三五期间批复的项目或将自2020年起集中释放,近年城轨增速有望呈现高增长。 抱团股将瓦解? 总体从上面统计来看,基金调仓肯定已经在进行了,部分基金持仓上显露,已经从高位龙头股往低位、低估值龙头上调,但买入业绩较差的小盘股可能性还是不大。因此绩优龙头股仍是后期投资首选。 粤开证券认为,抱团行情的彻底瓦解往往会伴随着宏观经济的走弱以及流动性大幅收紧。根据我们对于年内行情的判断,2021年经济将回归内生增长,基本面因素有望持续复苏;政策方面,强调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另外“十四五”规划指导之下,各行业规划将陆续出台,相关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机会,规划中重点提及的新基建、新能源汽车、硬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将充分受益于政策红利;同时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A股机构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叠加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的路径逐步向资本市场转移,未来增量资金的注入值得期待,从基本面、政策面和流动性来看,抱团行情尚不具备瓦解的基础。 中泰证券表示,合理的估值是博弈和交易出来的,但在多空体系不平衡下,博弈出的价格容易失真。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A股个股做空机制仍不完善。只要公司及行业基本面不发生根本变化,“抱团”似乎难以“瓦解”。 但在急剧的二八效应、甚至一九效应之下,过分的头部集中意味着较大的估值分层,头部公司享有较高估值、甚至是过分的估值溢价,而中尾部公司估值长期折价,市场价值甚至远低于其内含价值,长此以往将会影响股市的融资功能和一级市场的投资。同时,伴随政策常态化、防风险加强,信用“收缩”通道开启,企业再融资压力趋于上升,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会减弱甚至失效,这与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助力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方向也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全球资本市场逐步呈现“泡沫化”之下,高估值对货币政策边际变化的敏感度显著提升,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全球流动性面临收紧,高估值甚至“泡沫化”的市场意味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招商证券此前也提示,纵观A股历史,抱团行情发生不止一次,这种极致的市场行情给坚定持有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然而过往几次的抱团行情持续3至4年后均以瓦解告终。本轮消费抱团已经持续了3年左右,根据最新的基金定期报告,当前的持仓集中度仍然处于阶段性高位。若抱团出现瓦解,可以配置低估值、高营收能力的个股,同时也该兼顾个股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