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记述中,大致可以还原数十天漫长的暴雨过程。持续强降雨区大概呈西南-东北向分布,覆盖长江支流、淮河、海河部分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入夏后本就多雨,而连续强降雨引起了更大范围的水患。 从古代到现今类似或完全不同的极端天气,我们可以看到气候一直在变化,且会一直变化下去。 “一些现代未曾出现,而历史上却发生过的且更为严重的事件,倘若将来再发生,后果又将如何?”张德二提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要面对的。无论如何,对人类来说,应对气候变化是无法回避的课题。 新的挑战有哪些? “虽然火灾数量在减少,但大火数量仍未走低。”国家消防救援局森林草原灭火和航空救援司负责人马玉春说。 他解释,气温升高导致地表干旱,很多林区干到树叶一抓就碎,加之大风天气多,火势蔓延很快,容易小火变大火。 一项发表在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全球极端野火的频率和强度在过去20年增加了约一倍。 马玉春向记者讲述了今年3月扑灭四川雅江县森林火灾的曲折过程。面积300平方公里的火场,火线长达几十公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加上3000多米的海拔、不时落下的滚石和倒木,人往上行走本就困难。当时气象条件还极为不利,一到下午就开始刮6至8级大风,灭火作业无法继续。救援人员不得不每天凌晨3点起床,趁天还没亮开始作业,到中午就得撤下来。如此反复拉锯10天,明火才被扑灭。
3月21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消防员在雅江县森林火灾现场扑救山火。新华社发(程雪力摄) 极端强降雨对水网、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也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不仅集聚了大量人口,也集中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叠加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显著,其面临的气候风险更为严峻。如何让城市更加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 “在一些北方城市,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老城区的排水管网设计标准较低,且长期缺乏维护和更新;有的新开发地区也来不及建设高标准的排水管网排水设施。在连续强降雨天气下,原有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无法满足迅速排放大量雨水的需求,导致城市内涝严重,交通受阻,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由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作为城市生命线保障的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也面临巨大压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姜彤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龚道孝表示,随着极端降水增加,原来十年一遇的降雨在未来可能会变为五年一遇,这使原本就存在设计建设标准略低的排水管网的应对能力进一步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排水管网标准较低只是其中一部分,也有排水管网缺失或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此外,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下垫面发生变化,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导致降雨径流大幅增加且汇水面积过大,从而对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同时城市化进程中河湖坑塘被填埋,导致城市排水通道受阻、调蓄能力下降,进一步降低了排水能力。”龚道孝说,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匹配不足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而应该系统全面地看待与解决。 他认为,应对极端事件带来的新挑战,并非只有提高规划设计标准一条路,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保障措施。简单大幅地提高标准,不但会造成巨大浪费和设施闲置,在巨灾面前也是杯水车薪。 龚道孝举了个例子,去年夏天京津冀特大暴雨事件中有一个水厂基本未受影响。“现场调研才发现,这个厂在大门外用防汛板成功阻挡了洪水进入,方法简便易行但效果非常好。在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时,也有部分小区采取类似措施把洪水挡在了门外。”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极端天气的冲击也已经开始影响日常生活。 7月,随着高温在江南等地蔓延,各地医院热射病患者数量开始增多。随着近年极端高温频发,热射病这个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逐渐被公众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