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留守 事故发生第二天,英才学校在读学生接到电话,表明他们将被转到当地其他学校继续就读。 “学生由教育局支配,就近安置到别的学校。我们在杨楼镇,镇里学校的校长昨天就给我打电话了。”三年级学生杨珍的爷爷说。 被通知转校时,刘梦梦还有些舍不得同学。她和王小鱼等在读学生已经预交了下学期上学的600元费用。“班里有十几个女生,但不是一个地方的人,转校也转不到一起。” 根据砚山铺村村民的说法,“英才学校里住着那片区域内的留守儿童。孩子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小孩”。方城县中心位置也有一些寄宿制学校,然而,“那些学校比较难进,英才学校容易进。” 学校发生火灾的新闻爆出后,不少网友指责民办学校的管理,认为“小学生不该住宿。这样年纪的小孩,应该留在父母身边。”然而,对于当地很多家庭而言,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实属无奈。 “(英才)学校是名校,一学期收2000余元,包含洗衣服钱、吃饭钱、住宿费、书费之类的。”刘梦梦说。 “英才学校已经是最好的选择。”范阳说。他所在村有村小,但总共只有二十来个学生,老师也只有一两个;镇上的中心小学二年级没有住宿,需要每天接送。但夫妇二人都在东莞工作,唯有祖母在老家带孩子。老人不会骑车,无法每日接送孩子。 相比之下,“英才学校离家只有四五公里,能提供住宿,并且有车接送”,很方便。 与范阳家庭相似,杨珍留在河南的亲人唯有爷爷奶奶。两位老人住在杨楼镇,距离英才学校大约4小时车程。平时杨珍10天回家一次。 砚山铺村内,除了英才学校外,还有另一所砚山铺小学,是一所由庙改建而成的村小。 住在里面的一位村民看守村小已有七八年。她回忆,七八年前,村小学生“恁多”。
村小围墙上的标语。 衰退是从数年前开始的。村小变成了托儿所,最少的时候,孩子只有十来个了。费用从80元每学期涨到200元每学期,最终止步于300元每学期。该村民回忆,学校近一年半到两年没有生源。 “撤校了,合并了。孩子们都不搁这儿上了,去大学校里上。”该村民表示。
砚山铺小学的教室内,如今桌椅已经被撤走,黑板上还留有粉笔笔迹。
砚山铺小学内废弃的篮球架。 把孩子带在身边,范阳和妻子二人也考虑过。“但在外读书,公立学校进不去,东莞的私立学校学费就要七八千元,甚至一两万元。”高昂学费让他们望而却步。前些年,范阳父亲因肺癌去世,家中已负债一二十万元,如今,夫妻俩做生意好不容易还上了,生活似乎向他们绽放了曙光。然而,就在这时,小儿子的安危再次牵动了整个家庭的心。 关于“留守儿童”的身份,学生其实也表示理解。“家长哪有时间呀?他们难道不挣钱不干活吗?”英才学校总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说。 相比之下,陈风是幸运的。他在老家读到小学二年级后,父母将其接到江苏读书,原因是奶奶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带他也很辛苦。如今父母已在江苏买了房,陈风的户籍也牵到江苏了,之后的升学不成问题。 这两天,范阳很思念儿子。他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照片,镜头里,10岁男孩儿穿着蓝白色棉毛衫,朝镜头腼腆地笑着,手里捧“学习标兵”奖状。 “见到孩子,是我作为父亲唯一的诉求。”目前,范阳依然在宾馆里,焦虑地等待事故的最终调查结果。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