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光明日报》曾发文《“儿童车厢”:一种简单化的隔绝思维》。文中提到—— 一个正常的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而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多样化、有差异的交互。很多人只看到把孩子们单独“圈”在一个车厢,既满足了他们活泼好动、嬉笑言闹的天性,也满足了另一部分乘客喜欢安静的需求,这似乎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但事实上,这样做,没有人是赢家。 因为这是在人为地把孩子和一个普遍的社会隔阂开来,这种车厢似乎是在说:“我们想要的世界不需要吵闹的孩子。”但却忘了,一个多元的、完整的社会,就该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一个车厢里也不可能都是老老实实、默不作声的成年人。 一个小小的车厢,百十号人,其实正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我们都知道,高铁在卖票的时候,是没有门槛的,这就是一种普适公平。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理解彼此的差异,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尽可能地尊重包容。 单独地隔开一个群体,并不是一个文明社会该做出的选择。倘若我们今天设置了“儿童车厢”,那么是否有一天,当乘客们“厌恶”起不住咳嗽的病人来,还要设置一个“病人车厢”? 当乘客们“厌恶”起身上散发着异味的老人来,是不是还要设置一个“老人车厢”?请记得:每个人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也都终将老去。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面对高铁上的熊孩子,就只能任凭他们折腾。来自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同样必不可少。但我们需要的是磨合,而后共同进步,而不是隔绝。 你在乘坐公共交通时,碰到婴儿哭闹吗?你的孩子有在公共场合无法控制自己,大声哭闹吗?你都是怎么处理的?你觉得应该设“儿童车厢”吗?评论区等你。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罗祎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