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的绝笔令人荡气回肠。一封封在生死关头写就的文字,是先烈留给世间的最后话语,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初心,是他们摄人心魄的信仰。本着对先烈的敬重、对历史的敬重,节目组挖掘出大量有生活温度、有情感浓度、有思想深度的史料细节。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小说《红岩》中“蓝胡子”的原型蓝蒂裕烈士,在英勇就义前夜给5岁的儿子蓝耕荒留下一首遗诗《示儿》,这首写在烟盒纸上的绝笔,被脱险的狱友牢记在心,传给了他的孩子,流芳后世;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曾是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负责人的陈然,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高歌一首《我的“自白”书》,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钟奇烈士临刑前嘱托新婚妻子“你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的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绝笔中这一个个感人细节,既是对烈士钢铁意志的浓墨刻画,也是对其内心柔软温情的细腻描摹。 陈觉烈士留给妻子的诀别书中写道,“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 陈毅安烈士54封家书全是恋人絮语,但是妻子收到的第55封却是两页素白的信纸,空无一字。这是夫妻两人诀别的约定! 一封封绝笔,纸短情长间有对儿女的殷殷期望,有对伴侣的思念牵挂,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民族国家的大爱才是奔涌情感的中流砥柱,是贯穿烈士绝笔的永恒基调。 纪录片还原了一位位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英雄,直击观众内心的每一寸柔软。有网友观看后泪目感慨:“从前只知先烈们的高尚,如今方知他们的浪漫,这是属于他们独有的浪漫,是共产党人字字泣血的铁骨柔情。”因为信仰,让海誓山盟、儿女情长更为壮丽动人、气吞山河。 追忆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人之患,在于不读史。”我们在时光隧道里穿行次数越多、越长,对历史和当下的认知就会越深刻,这也是我们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绝笔》是总台庆祝建党百年在纪录片领域的一次创新探索,它的动人不在于宏大叙事,而是将诸多记忆的碎片细心拼合,放射出时代的光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走到今天是如此不易。正如杨靖宇烈士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每一个革命先烈,都是播火的人。山雄有脊,房固因梁。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革命先烈“一腔热血岂徒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使命,就在于从时间的缝隙里小心翼翼地打捞起那些可能被遗漏的珍贵遗存,让先烈的精神被一代代后人传承,让历史和现实碰撞出激越的交响,激荡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党史教育,要善于抓住青年一代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就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多能走进当代青年内心的精神产品。总台推出的纪录片《绝笔》,正是广大青年极好的课堂,相信能帮助他们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从而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它足以强健精神、滋养心田、提振信心。面对死亡,方志敏烈士的绝笔《可爱的中国》以炽热的情感畅想着中国的美好未来:“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今天的中国,已如烈士所愿。今天的人们,再读这激情四溢的文字,怎能不为之感动,不为之继续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