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封灶”引争议,给基层治理提了个醒

专题 | 发布时间:2019-12-23 | 人气: | #评论#
摘要:光明网 12-22 10:05 近日,山西洪洞县一村民家土灶被村委会带人用水泥封平的新闻及截图在社交网络广泛流传。对此,村支书回应,该村处于禁煤区,3年前已通天然气,封灶之举是为安全起
光明网

“封灶”引争议,给基层治理提了个醒

近日,山西洪洞县一村民家土灶被村委会带人用水泥封平的新闻及截图在社交网络广泛流传。对此,村支书回应,该村处于禁煤区,3年前已通天然气,封灶之举是为安全起见,防止村民偷偷用灶台引发安全事故。

既然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必要之举,为何会引起群众的反感,乃至形成一波网络舆情?关键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显得过于粗暴直接,不解决“村民偷偷用灶台”背后的“用不起天然气”的问题,不事先征得群众的同意就进门封灶,实际上是用行政暴力的手法来推动工作。

“煤改气”在农村基层的推行,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大事、好事也得讲究程序正当,否则很容易节外生枝,把好事办成坏事。基层社会治理之策,讲究的是先“立”后“破”。人人都渴望蓝天,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是,如果以环保为目标的环境公共治理涉及到民众切身利益,那么在执行推进中就应把工作做细,对北方地区冬季确实用不起气、供不起暖的家庭,提前作出预判,予以必要的政策安排,而不是用一刀切、运动式地封灶,用简单粗暴的治理行为伤害民众感情。

在基层治理体系运行中,任何执政为民的初心,都不应被四舍五入简单化为运动式治理、暴力行政的理由。长期以来,基层治理存在“效力困境”:人治比法治看起来更有效率。反思封灶事件,一点共识应继续强化:基层治理要摆脱“人治”惯性,扩展民主参与的途径,让群众拥有利益表达的渠道和机制,尽量走协商化、法治化轨道。当基层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任务,采取类似封灶的举措,对一个个家庭“破门而入”,短期内看起来完成了任务,推进了工作,长期来看,伤害的不仅是当事百姓的权利,也是基层政府的法治形象。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半月谈评论员:许小丹主编:孙爱东策划:王新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半月谈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