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大督查在行动)
——2019年国务院大督查综述之四
本报记者齐志明邱超奕韩鑫屈信明谷业凯
“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百姓受益,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放管服”改革落地情况如何?实践中还有哪些问题?连日来,国务院多个督查组深入一线,查询实情、找出问题、督促整改。
简政放权更到位,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现在开办企业多长时间能拿到执照?目前实现多少证件合一了?”9月4日,督查组来到江西南昌行政审批局,督查组组长、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办证大厅与窗口工作人员交流。
工作人员详细回答:受理后不到三个工作日就可以拿到,重大重点项目即来即办。在“五证合一”“两证合一”的基础上,将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备案、外商投资商务备案受理等49个证照事项全部整合进营业执照,实现“49证合一”,相关证照不再单独办理。
近年来,江西省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压缩企业办事时间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省企业户均设立登记时间23.7小时,低于3个工作日的要求,市场活力进一步被激活,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53万户,同比增长7.96%。
督查组发现,全国各地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走深走实,以政府行政审批的“减法”跑出企业市场活力迸发的“加速度”,营商环境大为优化。
山西在全省域推行新开办企业3天办结,大幅缩短企业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时间,将开办环节压减为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各环节办理时间均控制在1个工作日内。
辽宁沈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先后探索实施了模拟审批、承诺制审批、容缺受理、先批后审等新模式,申请人只需排一次队、到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便能实现20分钟企业注册、4小时企业开办。
督查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权力放得不够、隐性审查和变相延长审批时间等问题。
通过与多家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座谈,并暗访山西晋中市场监管局窗口办事人员后,督查组发现,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未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经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方面,未将正式受理前的预指导阶段纳入实际审批时限,有的预指导时间超过15个工作日,变相延长了审批时限。对此,督查组督促当地整改,从快从优解决问题。
监管更科学,事中事后不放松,效能进一步提升
9月11日上午,督查组来到江西上饶信州区西市街道办事处社区网格化管理指挥调度中心,一块科技感十足的大屏幕吸人眼球。在屏幕左侧,事件云图、纠纷调解、雪亮工程、心理咨询、平安小区等动态实时更新;在屏幕右侧,与天眼系统对接的“视频巡逻”正在“直播”火车站、主干道等重点场所的画面。每一个执法流程都清晰透明,每一个执法案件都有迹可循。
“通过这一平台,数据多维共享,监管执法实现留痕。”街道组织干事黄欣然介绍,西市将党建、综治、控违等各项工作下沉到网格,建立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线上线下”立体化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综合执法格局已较成熟,基层执法力量得到加强。
简政不是减责,不是当甩手掌柜。科学有效地开展监管,才符合“放管结合”的本意。督查发现,各地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监管效能正不断提升。
在四川成都,金牛区等地方依托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衔接六套专业系统,做到“一个系统”管审批;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合巡查、工作人员与办事企业双向评估、督办与追责两头促进等方式,健全全流程管理机制,做到“一套机制”管运行;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创新推进“市场+现场”两场联动新方式,构建覆盖“主管部门、企业、项目”三级智慧监管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