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的头一年,文物是不能触碰的。我们只能用普通的钟表来练手,把失误的概率降到最低。我们上哪儿去找那么多钟表练习呢?记得那段时间,我把亲朋好友家的老钟表全都淘来了,每天用镊子夹着这些小物件,直到刚开始颤颤巍巍的“镊子功”练得行云流水。
印象最深的还是修复瑞士“魔术人”钟。这个钟表是清朝时外国钟表商为了促进贸易交流进献给我国的,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钟表之一,修复难度非常大。自从我到故宫以后,它就一直放在展台的角落里。
有一天,荷兰的一家博物馆要和我们合作修复办展览,选了这座钟表。由于这件钟表结构复杂,他们请来了俄罗斯著名的钟表专家,最后却由于报价高而且没有十足的把握将它修好,他们就决定放弃了。就在这个时候,师傅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他们修不好,我们来修。”
因为它的独一无二,没有任何参照,所以我们在修的时候只能边拆边记录。尽管困难重重,我们最终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修复任务,再一次震惊国内外同行。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过这种“苦行僧”的生活。毕业后,我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我开始怀疑:“这是否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我选择慢下来,去听听时间的声音,感受四季的更替。
也有人好奇,修复这些古钟表的意义在哪里?其实,中国古代最早的计时仪器就有日晷、沙漏,后来融合了西方的制表技术,在清朝建立了清宫做钟处。在这里,我们能够自己设计、制作和维护钟表。
当时,我们的钟表无论是从外观造型、装潢设计还是内部机芯结构,都是世界艺术与科技的一个巅峰。而我们的修复工作,实际上不仅是在保护这些文物,把那时的高科技如实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也赋予文物新的生命,让它们抵抗岁月的消磨,代代相传。
如今,大众对古钟表修复行业的观念在慢慢改变。古钟表修复师这个职业,也从原来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门庭若市,不仅师傅又收了三个徒弟,我也收了两名弟子,其中还有海归的博士。他们选择回到祖国怀抱,加入文物修复的队伍中来。我想,这是古钟表修复行业的幸事,也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幸事。
我是新青年亓昊楠,谢谢大家!
“滴答,滴答,滴答” 表盘精准走位的背后 是精巧复杂的机械传动 更是毫末之间的匠心
上千个零件的“魔术人” 有着迷宫般的构造 让国外专家连连摇头 却在他们手中再次浅吟低唱
修表也是修心 择一事,终一生 是师傅的选择 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