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记者回乡记 |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2)

专题 | 发布时间:2019-02-18 | 人气: | #评论#
摘要:1996年,西平县供销总社要求全县的乡级供销社所销售的碳铵氨化肥零售价,一袋一律不能低于32元。张连甫暗中观察农民的购买趋势,当机立断,降价处理

1996年,西平县供销总社要求全县的乡级供销社所销售的碳铵氨化肥零售价,一袋一律不能低于32元。张连甫暗中观察农民的购买趋势,当机立断,降价处理,一袋30元,卖!29.5元一袋,卖!最后一批,27.5元,也卖!

县供销社领导听说以后,马上派人到人和供销社兴师问罪,张连甫老老实实地对上级领导如实汇报了降价原因。

“人和供销社东边20里是漯河市邓襄寨供销社,西边20里是漯河市的空冢郭供销社,北边11里是漯河市农用物资批发大仓库,他们的化肥价格一个比一个便宜,我要是不见机行事,赶紧降价处理,我卖给谁?”张连甫说。

此时,张连甫已经意识到,随着供销市场的放开,日后乡镇供销社的日子会越来越艰难。

贱卖

在上世纪80年代末,外地人王兰敏锐地捕捉到了供销社的商机。人和公社生产的全部烟叶、棉花、萝卜、白菜、西瓜等,都要卖给供销社,很多人都排队等候收购,有时候要排两三天,甚至三五天,这些人的吃喝怎么办?

王兰敏的绝活“炸油条”派上了用场。最初用4根棍搭一个棚儿,生意就开张了。没想到,他慢慢地竟“炸”出来几间大平房。

那时候,像王兰敏这样,形形色色的小摊小贩纷至沓来,活跃在人和公社的集镇会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和村口的小卖部越来越多。受此影响,人和供销社日益没落,甚至有些资不抵债,濒临倒闭。

1998年以后,人和供销社新换了一个领导,开始和全国各地的供销社一起改制。他卖掉了人和供销社的3个门面房,总共卖了4.5万元。

有的供销社门面房则还没有来得及卖,就被当地村民占了。

“如果不是从中央到地方保留有供销社的建制,恐怕人和供销社也早被人稀里糊涂地卖光了。”村民王洪周说。

现在的人和供销社只剩下生产门市部和生活门市部在经营,这两个门市部也都承包给了个人。供销社的生活门市部,更名为“旺角超市”,生产门市部就在其旁边,两者占据的仍然是人和街的好地段,号称“旺角”。

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主阵地在乡村,很多农民,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农民,在潜意识里还保留了对供销社全盛时期的印象。即便现在,他们也会习惯性地把去商店买东西,说成“上供销社去”。

“尽管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和供销社’一度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现在,我们热切希望‘人和供销社’能够经过重建,再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帮助。”王洪周说。

文字编辑:周琦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