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外卖:
甚至听音乐:
连人民日报都对此发表过评论,讲的也算中肯:
可惜讲的问题都对,方法却等于没说。 一般能这样做的平台,都是有相当用户积累的平台,甚至就是市场上那头部几家,如果都这样干,讲真用户可选择余地并不大。 比如我也知道买机票去官网经常会更加优惠,但这就很不方便,得先用平台去看看有哪些航班,挑好后再看是哪个航空公司,再去下航空公司的app,除非特别闲且特别有耐心的人,普通人很难真的做到货比三家,大部分还是算了算了。 哪怕一些app口碑早就不咋的,还是得用。相信这些app的后台们也清晰的知道这一点,于是更加得心应手肆无忌惮,加上有AI加持,更是不必用心,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超额利润。 关于第二条加强监管就更没必要了,监管结果无非罚款,只要这个社会基础和根源不解决,那些罚款还是会通过各种杀熟手段捞回去,因为按照经济学原理,成本总是会让最终消费者承受。而且,监管过度只会帮助监管者扩权导致寻租空间增大,并不能达到监管本身想要的效果。
那么是不是就没办法了,也有。个体不嫌麻烦,可以买个最便宜的手机下一堆类似app专门用来订票订餐打车。只是这种所谓的方式跟app大数据斗智斗勇太过卑微太过憋屈,而下面这位胡女士做的就很好,用法律武器控告。曾经有一个案子就是典型的杀熟,主角就是上述那家公司:
这个案子还获奖了:
然而胡女士仅仅是取得了微小的胜利,因为最后的判决依照现行法律,也就是赔了三倍而已:
我们就计算打官司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收益相比,收益微不足道,对这些杀熟成性的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惩罚。所以下面就有人回复:
这是正确思路,只有每次打官司且打赢后,能获得高额赔偿,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出于利益而不是义愤拿起法律武器,利益的驱动要远远大于义愤的驱动,这也是市场规律的决定性作用。 除了这个途径,应该没有更好的路径了。 在每个人拿起法律武器前,估计这次讨论也会像以往那些杀熟的案例一样,沉淀在人们的记忆中。 杀熟照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