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爸爸,我回来了,而且是我自己走回来的!》的视频里,豆豆自己一步一步从康复中心走回了家,还一直安慰妈妈不要担心。豆豆走到家楼下,朝窗边等候的爸爸自豪喊出“我回来了啦,而且是我自己走回来的”,看哭了不少网友。仅B站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超过了320万次,27.4万点赞,留言4000多条,弹幕5400多条。网友评论:“懂事得让人心疼”“豆豆太棒了,你是我们心中的一束光”“感动哭了”…… 13日下午,就在上游新闻记者陪同豆豆参加康复训练时,一位热心网友带着礼物专程来到康复中心来看望豆豆,“我前年就通过快手知道了豆豆,今天终于见到了,她真的非常可爱勇敢。”
训练间隙,双手插兜摆pose 幼儿园老师主动邀请:“我愿意当你的老师” 豆豆妈妈说,带豆豆做康复的目的不是让她走路,而是想让她融入社会。然而,在求学这条路上,豆豆却遭遇了更多困难。 豆豆3岁时,妈妈跑遍了附近的幼儿园,被拒绝了无数次。直到豆豆5岁时,一位名叫璐璐的幼儿园老师通过网络知道了她的故事,主动给幼儿园园长表示:“我愿意当豆豆的老师。” 最终,在签了免责协议书,试读了一个月后,豆豆终于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幼儿园生活。入学那天,老师们为豆豆举行了欢迎仪式。在小朋友们的掌声中,豆豆上台唱了一首刘德华的《今天》:“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豆豆每天在幼儿园上半天学,下午要做康复。在幼儿园里,她感受到了很多善意。其他孩子们会帮她打饭,老师也让她当小升旗手。 受璐璐老师影响,豆豆说以后也想当老师,“想当语文老师,也想成为一个篮球高手。” 9月,豆豆该上小学了,更多的困难摆在了这个三口之家面前。“豆豆户口在九龙坡区,不知道那边的学校收不收脑瘫儿……不过,既然这些年走过了重庆的坡坡坎坎,以后在哪里都是坦途。”豆豆妈妈说。
完成了当天的康复训练,给自己点个赞 记者手记 老街的善意,孕育了“豆豆”们的希望 “有时候真不想离开这条街。”采访时,豆豆妈妈突然感叹道:“不管是过年回老家还是去其它地方,豆豆总会遇到各种异样的眼光,甚至会听到一些很恶毒的评价。只有在这条街上,街坊邻居们理解我们,尊重我们。” 来来往往的附近居民,对像豆豆这样的脑瘫儿童心怀善意,有的还主动提供帮助,“这里的邻居都很善良,很感谢他们。” 豆豆妈妈口中的这条街,就在枣子岚垭正街附近。由于距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后门很近,数百米的这条街上,很多脑瘫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庭租住在这里,附近还散布着数十家康复机构。 老式步梯,墙上贴着的出租信息,楼道里不时传来的孩子哭声……从环境来看,这些康复机构并不优越,但对来这里康复的家长,却是希望的孕育之地——带着孩子来,希望走的时候,孩子已经像正常孩子一样能够行走。这个过程,痛苦和痛哭不可或缺,而时间和希望,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陪豆豆前往康复机构进行练习时,远远听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嚎啕大哭声。“肯定是小西瓜(化名)在哭,他这几天压腿按摩,每天都要哭。”据机构老师介绍,每天来进行康复训练的孩子大概有10个,普遍存在脑瘫、自闭症等问题。“那个男孩,比豆豆的情况轻微一些,走路也更稳一些。另一个不到一岁的小男孩,情况比豆豆就要严重一些,除了脑瘫,还有一些智力方面的问题,接受康复训练的配合度不高,康复难度更大……” 脑瘫孩子的成长,意味着需要有人全天候不间断看护,意味着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陪伴,意味着长期高昂的治疗费用……这些都能轻易击垮一个普通家庭。据统计,随着康复治疗时间的延续,患儿家属的心理受到明显考验,焦虑、抑郁甚至绝望和自卑感情绪都会不同程度地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