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护险” “中央调剂制度”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第三支柱” ……
近年全国两会中, 关于养老的每一次“新提法”都 直指缓解痛点, 每一次“新改革”均回应民生关切。
2022年2月27日,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养老服务中心,“红辉暖心”志愿服务队队员陪老人剪纸、聊天。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2013年——2021年, “9连涨” “10连涨” “11连涨” …… “养老金连涨”频频登上热搜榜。 截至2021年, 城镇职工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也不断上调。 “省级统筹” “中央调剂制度” “全国统筹” …… 一系列改革持续推进 “国资划转社保” “基金投资运营” …… 养老金池子不断扩容。 2018年,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 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中央调剂制度, “3.5%”“4%”“4.5%” 2019年——2021年, 我国连续提高中央调剂比例。 2022年1月起,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 作为社保“第六险”, “长期护理保险”也成为“新面孔”。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 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 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截至2021年底,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超过1.4亿人, 累计160万失能群众获益, 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蹄疾步稳推进。 “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02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 被业内寄予厚望。 “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落地,一方面有助于对冲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提高“便携性”,增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
☆ 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 “异地结算” “分级诊疗” “三医联动” “带量采购” …… 围绕破解老百姓看病买药难题, 一系列新词陆续出现, 医改正在走深走实。 2014年——2015年, 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 “健全分级诊疗体系”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2016年, “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017年, “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 扩大到85%以上地市” 2019年, “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 分级诊疗持续扩围提质, 努力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带量采购”近年热度持续攀升, 2019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机制” 2021年, 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