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21金融圈
全文共3027字,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你这边有返佣吗?” “买两份保险,就送金条。” 两起司法案例相继公布,将保险返佣这一行业痼疾推至聚光灯下。 “你这边有返佣吗?”“某某同业的销售人员卖保险是返佣的,你能返吗?”对于从业十几年的鑫山保险代理销售总监雷明来说,面对这类的客户询问早已不陌生。她估算,大约有5%到10%的客户会主动提及返佣需求。 而在市场的另一面,一场关于保险返佣的司法风暴正在掀起。 近期,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北京金融法院先后公布保险返佣相关案件,一起是涉案金额超千万元的 “高返佣 + 短期退保” 黑产案,主犯获刑12年;另一起是销售人员承诺 “买保险送金条” 引发的纠纷,涉事销售被判返还佣金并赔偿损失。 两起司法案例相继公布,将保险返佣这一行业痼疾推至聚光灯下。 从 “送金条”到团伙套利,两起典型案例撕开返佣黑幕 “买两份保险,就送金条。”2023年,投保人阮某在保险销售人员靳某的推荐下决定投保,正是冲着这句承诺。但投保后,靳某承诺的金条迟迟没兑现,投保人阮某甚至联系不上靳某,最终选择了解除保险合同。
因靳某在销售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保险公司将其诉至一审法院,请求判令靳某返还已领取的佣金、奖励及津贴,并赔偿公司相应经济损失。一审法院判决靳某赔偿上述佣金等损失。靳某不服,上诉至北京金融法院。 北京金融法院判决指出,作为销售员的靳某因其过错导致保险合同解除,不仅应返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佣金、奖励及津贴,还需赔偿保险公司因退保造成的实际损失,包括保费与现金价值的差额及律师费等。 如果说“送金条”还只是个别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那么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近期公示的一起保险诈骗案则揭示出了通过“高额返佣+短期退保”套利的黑产运作模式。 2023年7月,上海A保险经纪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Z市分公司在承包人宋某负责期间,代销的C保险公司重疾险和年金险出现大量短期退保,C公司据此向A公司索赔2000万元。A公司怀疑,这背后是宋某在侵占公司资金。 警方在调查后发现,宋某利用其承包Z市分公司的便利,以“高额返佣”“保本付息”为诱饵,一方面发展熟人投保,另一方面招募仇某、季某等人担任“经销商”发展更多投保人。 在明知投保人无真实投保意愿、无长期续保能力的情况下,宋某等人仍然想办法帮投保人“凑保费”:要么让投保人自己筹钱,要么推荐他们办理 “保单贷”,用贷款垫付首期保费。等多名投保人购买了年金险、重疾险这类高佣金保单后,保单生效1个月至1年内,宋某拿到了保单生效佣金,就按约定给投保人返佣,并引导投保人短期退保获取保单现金价值。通过这套流程,宋某团伙牟取了大量不法利益。 例如,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间,宋某的同学邱某就投入了61万余元购买保险。在一年后退保,邱某获得26万余元的现金价值,宋某则从保险公司获取佣金56万余元,扣除给邱某的返佣后,自己仍有非法获利,这单交易直接造成保险公司实际损失20余万元。 据统计,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间,宋某团伙共发展18名投保人,投保28份保单,总保费1763万余元,退保金额774万余元,获取佣金1573万余元,最终造成C公司实际损失584万余元。 最终,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宋某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因其作案时处于缓刑考验期,法院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35万元,违法所得责令退赔,发还被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