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其实是在打监管的擦边球。”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证券公司,一位基金销售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很难说他们有资格认证。在社交平台上,只要发布相关内容积累到一定的影响力,便可以成为所谓财经、投资博主,而粉丝并不能准确识别博主的专业水平。 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应了解投资人信息,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和风险匹配原则。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担能力,来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把合适的基金产品销售给合适的投资人。 但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仅仅是单向操作。博主只需要提供自己的收益情况,就能吸引来大批拥趸。再加上巧妙的话术,适当提醒风险,“持仓不过10万元的博主,完全可能忽悠了一大批手中有大量资金的年轻人。”这位销售人员说。 至于另一类“野生投资学博主”,他们多是社交平台上的头部KOL,掌握了最优质的流量,但来自美妆、母婴、教育等不同领域,无法证明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和长期投资经验。反而是“小白”“入门”“手把手”这些推荐话术,让“财富密码”在这里显得更简单易得。 一位90后教育领域的KOL,每天都能收到上百条理财相关的推广邀请。有的是直接推荐基金,也有诱导网友开户、售卖课程之类的邀约。因为小红书上卖课的推广会被封禁,所以一般是引流给某个指定的销售客服,入门级课程的售价一般也要600元起。而拉人开户,交易平台会按人数提供推广费,一旦这些消费者产生了交易,博主也能从中抽成。 “至今我只接过两次这样的推广,都是交易平台提供素材。”他说,其实如果无法评估其中的风险,就不能对粉丝负责。 但他并未否认,在同一层级的博主中,有人会为了推广费,而去伪造收益截图、推荐基金。 上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类博主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是极其基础的常识,只是借助话术包装成各类理财秘籍。 怎么才能让年轻人理性买基金 3月初,有消息称华夏基金经理蔡向阳、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中欧基金经理葛兰等明星基金经理将受邀参与某档综艺节目。 3月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公募基金行业投教宣传工作的倡议》,其中提到:公募基金管理人开展投教宣传活动时,应注重专业、诚信、合规,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严禁娱乐化,不得与国家相关精神、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各机构不得开展、参与娱乐性质的相关活动。 徐天行觉得挺好,“刹住了基金经理被消费的车”。 “别把投资变成打赏。”在郭田勇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他曾数次提及“基金经理专业的投资能力,才是其生存的基础。无论何时,基金经理都应保持低调、务实的能力。” 基金经理循着“长期投资理念和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好好营业。但另一方面,遏住各路博主“教别人买基金,比自己买基金赚钱”的野蛮生态,是让年轻人理性买基金的当务之急。 在B站和小红书搜索“基金”,映入眼帘的都是“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提醒。但那位头部KOL也坦言:“平台只会限制在本平台上过于违规的基金推荐行为,并不限制博主将粉丝直接输送到销售手中。” 雷杰表示,证监会此前曾明确“非法证券投资咨询”的定义,即指有关机构或个人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擅自从事为投资者或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者建议等,直接或者间接有偿咨询服务的活动。 “各种大V、UP主进行的投资建议、分享知识其实都是不合规的。”他提醒说,投资者接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服务,一定要通过经证监会批准的具有证券经营业务资质的合法机构进行。不论销售的是培训课程还是交易技巧,只要向投资者推荐了或提供了投资建议,并直接或者间接获取经济利益的,均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需要取得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现在,不少年轻“基民”涨了就晒收益率,而评论区里大声叫嚷着来“相亲”的也不在少数。跌了,大家都是“心碎的买基男孩/女孩”。而当基金被频频骂上热搜,“投资有风险”似乎才真实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