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商业 • 正文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2.1%至14亿元 一鸣食品上半年关店104家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来源: 网易号外 北京

作者|郑皓元 实习生|胡若葭

主编|陈俊宏

8月17日晚间,一鸣食品(605179,SH)发布2025年中报,财报显示,其实现营收14.0亿元,同比上升2.1%;归母净利润为3222万元,同比上升21.7%;扣非净利润为3223万元,同比上升21.1%。净利润增长背后,其门店网络净减少104家,已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净闭店现象。

营收与净利润齐增背后,这家曾立下“年增800店”豪言的浙江乳企,正面临冷链半径将扩张区域拴在长三角、加盟生态恶化、新零售冲击的三重绞杀。

门店扩张遇阻,区域枷锁负重

连续五个季度净闭店让一鸣食品的扩张显得步履蹒跚。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开门店111家,关闭门店却高达215家,净减少104家。其中加盟店关闭179家,直营店关闭36家。这已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的第五个季度净减少,与董事长朱立科于24年年初“一天开4家门店,全年净增800家”的宣言形成反差。

闭店潮则源于加盟生态的恶化。在2024年6月的业绩会上,董事会秘书林益雷坦言:“宏观环境影响下,加盟商运营压力较大,投资偏谨慎。新开门店适度放缓,加盟老店基于房租与员工社保等压力有做店铺调整闭店” 。财报显示,2025上半年加盟门店营收近4.4亿,直营门店营收2.5亿,而加盟店收入同比下降3.94%,22.63%的毛利率虽同比微增0.98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直营店53.94%的水平。

一鸣食品虽对直营店进行了优化,但仍难掩业绩颓势。报告期内,其直营店减少31家至466家,收入同比下降13.03%。公司虽称闭店是“主动优化布局”,但单店效益下滑或已是不争事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线上渠道29.52%的收入增长,但仅占营收4.15%的体量暂时难当大任。

据公开数据计算,2025年上半年,一鸣食品加盟门店平均单店盈利约为31.68万,而直营门店平均单店盈利约58.08万,约为直营门店的五成营收。

此外,区域集中度风险也持续加剧。财报显示,期内华东地区贡献了86.2%的营收(12.08亿元),待开业的15家加盟店仍全部位于华东。一鸣食品在财报中坦言,超过500公里的配送被公司自承“极具挑战性”。这种区域性困局在2022年已埋下隐患,当时江浙沪疫情直接导致门店客流暴跌,单季预亏6500万元。

门店收缩背后是行业洗牌加剧的生存压力。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的12个月内,全国面包烘焙赛道新增门店12.2万家,关店12.01万家,净增长仅1874家,增长率低至1%。2024年闭店率进一步升至34.2%。美团发布的《2023美团到店餐饮品类报告》显示,烘焙门店平均存活周期仅32个月,其中约58%的门店在开业两年内倒闭,仅24%的门店能持续运营超过四年。餐饮分析师汪洪栋指出,“奶茶+烘焙”新零售业态对传统奶吧模式形成降维打击。85度C等品牌在辐射区域和市场份额上的优势,让一鸣食品的护城河备受考验。

毛利率下滑,将长期执行降本策略

毛利率下滑与净利增长的矛盾开始显现。财报显示,一鸣食品2025年中期毛利率为28.85%,同比下滑1.17个百分点,但净利率反从1.93%提升至2.30%,主要源于销售费用同比压降及财务费用缩减的成本管控。

中报指出,其计划“通过质量成本削减,技术降本、劳效提升,在实现2025年预算目标基础上降本10%。”报告期内,内销虽因奶牛育种研发致售研发费用同比上涨32.29%,但其费用同比降低9.14%,财务费用同比降低30.48%。

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风险攀升。财报显示,一鸣食品应收账款达2.02亿元,较2024同期增长26.57%,占营收比升至14.41%(2023年中仅7.96%),应收账款周转率7.39,同比下降23.04%,资产周转能力趋弱。

现金流与负债结构承压。尽管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16.17%至1.9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净利润比值从6.16持续下滑至5.91,盈利质量走弱。更严峻的是资产负债率达60.50%,创同期三年新高,短期债务占总债务98.08%。

资本市场态度也反应在二级市场。截至2025年6月,持股机构数量从去年同期的22家锐减至5家,反映出专业投资者信心减弱。这与创始人家族2024年底的套现行为形成共振。据了解,2024年12月,一鸣食品出现十二连板,总市值达到巅峰的138.02亿元,而创始人家族关联的合伙企业在高点选择减持套现。平阳心悦等三家合伙企业单日抛售20万股,套现超600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