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教育 • 正文

沉默的二本学生,困在出路里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2024-05-22  来源 >  网易数读

在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的今天,上大学越来越容易,但是上名校却越来越难。

位于学历“金字塔”顶端的985高校,录取率不超过2% [1][2],而在中下层支撑部分的二本院校,承载了中国高等教育里最广大的群体。

随着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连985、211本科生投递简历都可能会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更不用说仿佛自带“原罪”的二本生。没有名校光环加持的二本生,又该何去何从?

中国高等教育的底色,是二本

近年来高考人数已接连突破千万大关,但像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一本上线率还只有百分之十几 [3][4][5],绝大多数考生都流向了二本和专科院校。

在流量时代,高学历标签更容易抓住人的眼球,例如985毕业生“逆向考研”“上岸火化工”等一举一动都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但最常见的二本学生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二本,是指在本科录取二批次的院校,这个范围在如今越来越模糊。随着高考改革,三本被取消,一二本合并是大势所趋 [6]。

虽然二本的边界在逐渐消失,但是大众普遍认为的学历等级链并没有断裂,二本依然是本科“鄙视链”的末端。去二本院校念书,真的很差吗?

在知乎有关二本就读体验的回答中,大家吐槽火力最集中的是教学——PPT 课件十年如一日都不变,老师只会像复读机一样照着念……二本学生用最宝贵的青春,只换来最水的大学课程。

曾在广东金融学院任教的黄灯在其《我的二本学生》一书中提到,她的学生坦言高中老师极为负责,但很多大学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根本没有系统性,整天在忙自己的事情 [7]。

1

以陕西省的高校为例,西安交通大学独占鳌头,2024年预算总收入达到160.98亿元,远超省内其它高校,而二本院校这一数字还不及西交的十分之一。

这种分配情况正如二八定律,多数社会资源向金字塔尖的天之骄子们倾斜,而二本院校却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这样等级森严的现实,也让很多二本学子陷入焦虑中。

二本学生,在焦虑什么

在社交媒体上,每年毕业季都有人吐槽本科“双非”已经是“原罪”,而二本更是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虽然大家口头上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现实里,二本学生在求职时还是屡屡碰壁。当名校生和二本生一同竞争时,很少有企业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

招聘会上二本生连面试资格都没有,直接被刷掉,基本招的都是研究生和隔壁211学校的本科生。

还有人觉得,二本学历比不过一本,技能上还不如专科。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近年不少考生过了本科线,反而选择去专科强校。他们觉得与其读民办本科的一般专业,不如把格局打开,在排名靠前的公办高职院校中选个感兴趣又好就业的专业,更具性价比 [8]。

这样看来,二本高不成低不就的学历着实尴尬,难怪让人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1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

Copyright © 2014-2016 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