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良贤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关注
楼市“熄火”了。
受疫情影响,春节之后本该门庭若市的售楼处却门可罗雀,楼市成交量同比断崖式下跌。
困局之下,一场拯救楼市的“战役”打响了。放松限购、降低首付、展期还贷、缓交出让金……从2月至今,全国已有超60个城市出台涉房地产行业相关政策。
人们的焦虑情绪再度泛起,难道房价又要起飞了吗?
1
“房住不炒”没变,
个别激进政策无关大局
2月25日,传言绍兴工行将首套房贷首付款降低到两成,二套房贷降低到三成。
工行向来具有风向标意义,消息传出,就炸了锅!
在此之前,浙商银行已经明确将非限购城市的家庭首套房首付款贷款比例从原来30%降至20%。
紧接着,又传出“深圳建行将首付变相降至3成”的消息,似乎更加印证了工行这一做法的风向标意义。
市场预测,如果深圳都放松,那么京沪以外的城市都将会跟进!
事态并未朝着一些人预测的方向发展。很快,绍兴工行和深圳建行就进行了辟谣,称“传闻不实”。
这不难理解,因为引起的反响太大,不排除政策还没有落地就胎死腹中了。事实上,深圳建行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被传成是二套首付3成,本就是某些自媒体的误读。
退一步讲,即便绍兴工行和浙商银行的政策落地实施,也不意味着全面放松调控。比如,浙商银行银行调整个人贷款,仅针对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非限购城市首次购房首付比例原则上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限购城市仍执行首次购房首付三成的政策,这符合“因城施策”政策。
梳理各地关于楼市的政策发现,虽然短短半个月内政策就从“救房企”推进到“救市场”,含金量不断增强,但尚未突破“房住不炒”的红线。
为什么这么说?看几个例子。
2月21日,河南省驻马店市发布了17条政策组合拳,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除了降低预售门槛、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展期还款等纾困房企的政策,还提出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降低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至20%,购买首套住房给予补助等政策。
出台类似政策的还有衡阳市,被称为“衡十七条”的政策,提出引进人才可同享购房及契税补贴。
不得不说“驻马店救市17条”“衡十七条”力度确实很大,但仔细一分析,不难发现背后的原委。无论驻马店还是衡阳,城市本身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属于“收缩型”城市。自2018年三季度,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就开始疲软。根据驻马店住房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网签面积同比下降23.2%,网签金额同比下降16%。
换句话说,这样的城市,地产颓势已经形成,即便出台救市政策也难对市场形成多大影响,更不会影响全国。
相比之下,热点城市主要是“救房企”为主。比如,上海紧急出台的《关于全力应对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中,有针对性地调整土地价款缴付方式和期限、顺延开竣工等。
江苏省出台50条提振经济政策,提出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加强市场分析研判和资金流向监测,根据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动态变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东莞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最长可贷30年,放宽贷款申请人条件,压缩审批时限,对装配式建筑等三类情形给予上浮可调贷款,最高上浮20%。
与各地蠢蠢欲动相对应的是,近日财政部、统计局、央行等多部门密集发声,重申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再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