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校长 从县城出发,驾车一路向南,车子经过学校,在红绿灯口排起长队。每到周末,成群的学生拖着行李箱赶路,挤满回乡的公交车。一块数十米长展示板挂在路边,红底白字写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车沿国道行驶十几公里后,拐进一条狭窄的水泥小路。低矮的房屋立在路边,早已无人居住。高低起伏的山丘间,藏着一个两千多人的村子。这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几排样式相同的三层小楼建在山坡上,灰色的水泥外墙还没来得及粉刷,房门大多都闭着。老人聚集在村头的小卖铺,玩着扑克,闲聊着,打发时间。
高铁穿村而过。新京报记者 熊丽欣 摄 村里的小学就建在村口,紧挨着村委会,有一栋3层教学楼,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2020年,这所生源不足50人的村小传出撤并的消息。“生源紧缺、经费少,几乎没有人愿意来(教书)。”曾在此执教的陈文回忆。 在那不久后,村小迎来转机——当地另一所小学的校长万常华,在即将退休之际被聘至该校,成为新校长,并兼任6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公开信息显示,出生于1961年的万常华,在2019年7月入选全市的高级人才名单。 在陈文眼里,这位新来的校长个子不高,走路弓着背,面上看着没那么威严,但实际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万常华)班里语文成绩抓得很紧,学生背书偷懒,他会拿棍子打手,打得很凶。” 在家长们看来,这是老师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老话说严师出高徒。”况且自己在外务工,孩子能放在校长带的班里管,“这是难得的事。”他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只有这样,将来才能考个好大学,从这里走出去。 也有学生在课下谈论起万常华时感慨,这位校长其实不错。他会关心学生们有没有吃早饭,没吃的会得到他给的食物,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个面包或者一盒牛奶。 陈文记得,有一次,万常华坐在教学楼前晒太阳,几个六年级的女生被他叫到旁边,帮他拔白头发。“他(万常华)说,你看看老师们为你们头发都熬白了。” 陈文一度觉得这是温馨的一幕,直到性侵事件曝光,“现在想想,那样是过于亲昵了。” “害怕他” 五月的湖南南部,气温已接近30°C,村里连降几场大雨,空气格外潮湿、沉闷。 2023年5月19日的那个中午,又下起大雨,下课铃响起,13岁的女孩张妍急匆匆地跑出教室,因为太急,裤脚被路边的水坑打湿。到家后,她放声大哭,告诉母亲秦芳,老师万常华抱了她。 “抱了你?”秦芳不确信地反问女儿。“当时我还想这会不会是老师亲近孩子的一种表现。”万常华一直是她敬重的老师。秦芳记得,2022年11月,万常华摔了一跤,在医院住了没几天,坚持拄着拐杖来上课。女儿是他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一直不错。为了表达感谢,她曾买过两瓶钙片送给万常华。 “除了抱你,他还对你做了其他的吗?”张妍点点头说,校长除了抱她,还亲了她的嘴巴。 “很惊讶,不敢相信,但他是毕业班的老师,还是校长,没有证据不能随便冤枉。”秦芳一时愣住,这个37岁的母亲个子不高,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说话语速很快,语气坚定。她决定去学校问个明白。 距离上课还有一个小时,秦芳领着女儿来到学校。她让女儿先去班里告诉别的女生,自己被校长亲过,再问她们有没有类似的遭遇,“告诉她们我会帮助她们。” 女孩夏悦对那个下午记忆深刻,在此之前她一直不敢开口讲出自己的遭遇,哪怕是面对家人。在无数个独处时刻,她都期待身边能有人主动问自己这件事,从而找到出口,得到保护。秦芳是她信任的大人,每周总有几天,班里的同学都会聚在张妍家玩耍。那时,秦芳总会拿出好吃的热情招待她们,还会给她扎辫子,“像妈妈一样,她在就很有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