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教育

旗下栏目: 品牌 文化 教育 人事

知名高校毕业典礼校长雨中致辞,书记悄悄撑伞站身后!网友:给毕业生的最好(4)

教育 | 发布时间:2023-07-03 | 人气: | #评论#
摘要: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祖籍广西桂林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因幼时经历了山河破碎的绝望,黄令仪早早埋下救亡图存、立志报国的志向。成年后

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祖籍广西桂林全州县两河镇鲁水村。因幼时经历了山河破碎的绝望,黄令仪早早埋下救亡图存、立志报国的志向。成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

据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资料,1956年,为了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清华当年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并邀请苏联专家来清华讲学。黄令仪因成绩名列前茅,于1958年由母校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派往清华大学进修,主攻半导体器件,从此与微电子学结上了终身之缘。

在清华期间,她与清华同学一起听课和学习,全部课余时间在初创的实验室参加科研。1960年学成返校,在华中工学院创建了半导体专业,并亲自讲授半导体器件与材料课,同时带领一批年轻的教工和学生风风火火地创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

“什么都自己动手干,并研制出了半导体二极管。当时居然得到心中敬仰的时任科学院院长、著名诗人、作家郭沫若的视察及鼓励,大家非常兴奋。”黄令仪曾回忆。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1962年,随着国家制定了调整方针,对半导体专业进行了调整,黄令仪按应届毕业生分配到了中科院计算所二室101组(固体电路组)工作。1965年,为了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开始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材料的情况下,她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

196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黄令仪和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一步一步开始突破,他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1978年赢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4年,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于世界水平。

1989年,黄令仪受邀参加美国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偌大的会场里,她跑遍了展台却没有发现一家中国企业,她在日记中写道:“琳琅满目非国货,泪眼涟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净祖国身上的耻辱。”

十年耻痛今宵去

芳草天涯迷人还

1990年,黄令仪开始潜心钻研各种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两个发明专利获批。2000年,她被推荐参加在德国纽伦堡召开的国际发明专利博览会。

“大约全国去了32人,别人摊位是一个公司,我们则是一个国,摊位小而拥挤,但毕竟突破了‘零’。”黄令仪曾在自述中写道,“归国的大巴走了约一半车程,被通知我送的专利被评为银奖,高兴之余,写了几句歪句:神州之尊重泰山,赤子荣辱轻鸿毛;灵台无计四十载,不觉青丝已成雪。纽伦堡夜星光灿,启明银座落中华;十年耻痛今宵去,芳草天涯迷人还。”

“但是兴奋之余,定下心来,仔细一想:芯片做出来了,没有用,锁在抽屉中,得了奖,又怎样?它只是一张纸。”为了让“纸”变成真正落地的技术,2001年,65岁已经进入了退休生活的黄令仪加入中科院龙芯研发团队,成为项目负责人。

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龙芯1号”研制成功,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无芯可用的历史。在黄令仪等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复兴号高铁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歼-20等先进军事装备配套了相控阵雷达,换上了中国自己的“心脏”。北斗卫星也装上了中国芯,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获奖理由写道:“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