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人文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教育

旗下栏目: 人事 文化 教育 招聘

“消失”的医学院,与中国的“超级大学”(2)

教育 | 发布时间:2019-10-28 | 人气: | #评论#
摘要:▎分权与集权 在许多人看来,诸如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联姻可以被称作强强联合,两不辱没。 而事实上,从学校的实际发展角度,合并

 
▎“分权”与“集权”
 
在许多人看来,诸如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联姻”可以被称作强强联合,两不辱没。
 
而事实上,从学校的实际发展角度,合并后的医学院也的确获得了更充沛的资源,这显然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上级部门的投入也有明显的增多,教职员工的收入福利等都有实质性提高。
 
但这种“珠联璧合”的背后,高校却仍在经历合并后的“阵痛”。
 
教育部《高教管理工作动态》中提到:“关于合并后的管理体制,大家一致认同实质性合并的原则”。
 
所谓“实质性合并”,就是指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套制度、一个财务、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教务处、一个团委,更不能有两个专业类似的院系存在。
 
且不论两所拥有独立历史、平行发展的高校在合并后如何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医学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规律。强行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打乱原有体系,进行全新的重组,把权力集中起来的“实质性”合并,是否真的好于“松散型”的联合?
 
于是,合并后的医科大学怎么管,成了个棘手的问题。
 
一些学校通过分权管理模式,给医学院(学部)留出了较大的自主权。
 
如一些大学在与医科大学合并后,医科大学原有各专业学院和管理机构多数保留,与学校校本部的管理服务机构设置基本平行。
 
这种管理模式下,医学部既是学校总体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人、财、物等管理权力被统统下放到医学院(学部),校级管理机构只负责学校战略导向、发展规划、校园建设以及制定统一政策,同时负责指导、考核、协调等工作。
 
另外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利用和配置资源,提高效率,选择对医学部进行集权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原医科大学的绝大多数学院、系被分解,重组或调整到其他学院。原医科大学绝大多数管理机构也被撤销,原有的管理职能集中到校一级,而医学院只设有教学、科研办公室。
 
这使得人、财、物,教学科研和管理权力大多收归至学校统一整合,医学院的教学、科研、人事、外交等权限被大大削弱。
 
除此之外,另有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医学院设置党政办公室,下设各职能部门的派驻机构:人事办、教育办、科研办等,同时设立院务委员会,整个医学院既是学校总体的一部分,又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这种模式下,医学院的决策机构被撤销,回收到校级。而医学院同时保留着相应的执行机构。
 
他们负责医学院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管理等具体事务而没有决策权。但可以依据学校的大政方针,就医学院教学、科研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消失”的母校
 
高校合并潮至今已经近20年了,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医科大学虽然不再独立办学,但它们并没有因为合并而被埋没。这无疑是一件最值得庆幸的事。
 
与北京大学合并后,北京医科大学有机会直接从北大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吸收养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局面得以显现,为医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创造了条件。
 
合并后,北大医学部相关重点学科由 9 个增加到22个( 二级学科) 。其中生物学一级学科更成为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例证。
 
在 1988 年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中,原同济医科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到 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学科达到 13 个,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被批准,获批的二级重点学科也达到12 个,其中的生物物理学更是医学与其他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的产物 。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人文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