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全员参保,死亡螺旋可以得到规避。惠民保的本质是商业保险,可实行差别价格规避出现死亡螺旋,但其统一保费的特征将会逐渐失去年轻参保人,并且价格提高后将会逐渐失去“惠民”的特征。我国最早的惠民保是于2015年在深圳建立的“重疾险”,其保费是20元/年,后来逐年提高,2022年已提高到39元/年,即使这样,保险公司也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并且这是在“准强制性”条件下。众所周知,近一年来,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关闭,这固然是综合原因的结果,但不得不说会员数量开始下降、分摊费攀升也是一个原因,说明逆向选择已见端倪。
NBD:为了避免惠民保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死亡螺旋”,您有哪些建议? 郑秉文:首先,建议国家医保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惠民保。很多地方医保局持不反对不支持的“中立”态度,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吃到“定心丸”。国家层面的表态意味着地方政府提供数据支持等将会更加顺利,有利于增强个人参保信心和提高参保率。 其次,建议国家医保局允许和鼓励各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费。目前尚未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费的地区约占40%,它们在等政策,如果全国所有地区惠民保享有个人账户的支持,这将是提高参保率和规避逆向选择的实质性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地区间惠民保的公平性。 第三,建议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制订行业标准。有些地区惠民保赔付率很高,而有些则很低,这两个极端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逆向选择。浙江省去年出台文件对赔付率提出基本要求。目前,由第三方举办的全国惠民保评选正在投票过程中,参与主体较多,其发布的《全国惠民保特药查询目录》成为首个惠民保数据库。总之,建立行业组织和行业规范呼之欲出。 NBD:惠民保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它与普通商业医疗保险之间有什么区别? 郑秉文:尽管“惠民保”属于商业保险,但是在很多方面又与商业保险不完全一样。从理论和制度的高度来看,惠民保实际上承载的是覆盖全人群公共性、普惠性、地域性定位的保障使命。 首先,惠民保的产品模式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因为它覆盖的群体是与社保同向的,对属地范围内所有医保参保人来说,只要你愿意,是全口径的覆盖,是自愿参加,不分年龄、户籍、职业。所以,从产品模式上讲,具有公共性。这个公共性是社保所具有的。 第二,惠民保的定价模式具有明显的普惠性。惠民保几乎不区分年龄,有很少的几款是区分的,还有既往症风险的人群,也基本上没有分开。所以,这个产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覆盖人群和价格具有普惠的性质。而这个普惠性质的价格也与社保按比例缴费的原则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三,惠民保的运营模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属于城市定制型的商业保险,跟地名、城市名连在一起,有点像一个小号版的社保,是对大社保的一个补充。社保覆盖的是全民,惠民保覆盖的是市民。所以,从地域性来讲,它是小号的社保。 此外,惠民保的补偿模式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它的杠杆率特别高。因为惠民保覆盖的群体都是基本医保的参保人,经过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职工大额报销之后的医保费用再次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杠杆率非常高。保费只有几十元至两三百元,而保额却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总的来讲,虽然惠民保的本质是商业保险,但是它的外部性非常强,超越了商业保险原本的范畴,也就是说惠民保虽然是商业保险,但在多层次医保体系中发挥的补充作用跟其他任何一个商保产品都不一样。
NBD:惠民保是商业保险参与医保的制度创新,从我国医保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面临哪些问题? 郑秉文:这个问题很好,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人口少子老龄化不仅对养老保险体系可持续性提出挑战,而且日益成为影响医疗保障体系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 《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中,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发生费用总计11281亿元,其中,在职职工医疗费用4598亿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6683亿元,相比之下,在职职工参保人数是2.542亿人,而退休职工仅为0.903亿人,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比是2.82:1,但发生费用比却是0.69:1。就是说,在职工医保制度的3.446亿参保人中,退休人员占比仅为26%,但发生的费用却达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