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所一般实行会员制,碳交易所的交易主体主要包括了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机构与个人。 买方:企业排放高于配额,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 卖方: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 双方将通过碳排放交易所进行交易。 在初期,全国碳市场首批以发电行业起步,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参与首批开户的电力企业共计2225家。这些企业将成为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的主体,其他机构和个人暂不能参与全国碳市场。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介绍,“十四五”期间, 预计石油、化工、建材等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被纳入到碳市场,未来八大行业控排企业大约有8000至10000家。 碳交易所的交易模式是什么? 碳交易所与常规的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模式类似,包括挂牌交易以及协议转让。 挂牌交易指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交易参与人通过交易系统进行买卖申报,交易系统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对买卖申报进行配对成交的公开竞价交易方式。 协议转让指的是单笔交易超过一定数量应通过协议转让完成,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报价、询价达成一致意见并确认成交。协议转让多用于企业间大额交易。 碳交易系统会汇集所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指令,统一配对成交。交易系统与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连接,由注册登记系统日终根据交易系统提供的成交结果办理配额和资金的清算交收。
如何通过碳交易盈利? 如果企业减排成本低于碳交易市场价时,企业会选择减排,减排产生的份额可以卖出从而获得盈利。 有“聪明人”或许会问,如果我超过了配额的排放量,不买又怎么样?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若未足量购买配额以覆盖其实际排放量,将会面临高价的罚款。 通过这一套设计,碳交易市场将碳排放内化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而交易形成的碳排放价格则引导企业选择成本最优的减碳手段,用资本的手段引导向低耗能生产转型,全社会减排成本保持最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