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20年的17%以上。
观众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现场参观(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近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即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去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转正,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奇迹背后,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 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从空中俯视神州大地,长江如同一条美丽的丝带,串联起西部边陲到东海之滨的11个省市。
这是消博会上的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展台(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今年一季度,这些省市以约20%的国土面积支撑起超过全国46%的经济总量、涵养了40%以上的中国人口;长江干流水质继续保持为优,谱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摸着石头过河,历经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 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在新世纪以来首度滑落至8%以下,同期一些地方雾霾频现,昔日粗放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 立时代之基、应时代之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发展。
7月8日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拍摄的密苑云顶乐园三维全息投影图。新华社发(胡智轩 摄) 这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都不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至2020年的32189元;过去8年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十三五”时期,5000多万居民出棚进楼,新增城镇就业超过6000万人……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小康,“一个都不掉队”—— 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呼之欲出。
这是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建设现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都不落后”——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物质基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支柱; 覆盖14亿人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民生保障越兜越牢,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宜居生态,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底色。 “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陈玉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