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右一)向参观者介绍展出的照片(2025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咱们新疆好地方,民族团结一家亲”“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字字饱含深情、温暖人心。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那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早已深深植入大家心底—— 在塔城市哈尔墩社区,“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生动展现手足相亲温馨画卷;在阿克苏市王三街,不少店铺都以“一家亲”为名;在伊宁市六星街社区,各族群众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六星街”……
这是2024年9月27日在新疆塔城市哈尔墩社区拍摄的“邻里节百家宴”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任沁沁 摄 今天的新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安居乐业、团结奋进,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文化润疆,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政治认同、人心向背的问题。 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在AR眼镜中重现光彩,唐代“蟠桃子结三千岁”的题记清晰可辨……吐鲁番市交河故城,雅尔湖石窟今年正式对外开放。 千年古城见证,2022年盛夏40摄氏度高温下,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央大道,进门阙,入城池,感受历史的沧桑。 “真正认识到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到交河故城,习近平总书记言语谆谆。 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文化润疆的春风雨露。 英雄史诗《玛纳斯》有了越来越多的传承人;2024年举办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4.62万余场次;“新疆四史”流动博物馆实现“百县千乡”全覆盖……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玛纳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左)教徒弟演唱《玛纳斯》(2025年4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富民兴疆,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手为买买提江·吾买尔戴上“七一勋章”。 “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是买买提江·吾买尔初任伊宁县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时许下的诺言。勤勤恳恳几十年,贫困的布力开村变成全县排名第一的“富裕村”。 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 “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富民兴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4年,全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储气能力全国第一、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全国第一……“进”的动能不断增强,“新”的质效大幅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迈出了坚实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