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6 16:22:3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 题:让历史照亮未来——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习党史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黄玥 丁小溪 王子铭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时刻,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临行前的话意味深长:“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2013年7月,党的十八大后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内,总书记久久凝思:“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游客在河北西柏坡纪念馆广场参观(2017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又一场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如火如荼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革命老区和革命圣地,重温红色记忆、讲述感人故事、阐释党史启迪,为全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树立了光辉典范。
这是2019年10月1日清晨拍摄的河北西柏坡纪念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明理增信——阐释百年党史内在逻辑和深刻启示,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巍峨矗立。 步入《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展厅,历史的烽烟扑面而来。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仅15天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这里,郑重宣示。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大历史观审视和把握党史,始终将其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联系在一起学习思索。 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学史明理,翻开百年激荡的红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纷繁历史烟云背后一以贯之的必然逻辑。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生动讲述了“真理的味道”。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指着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总书记说,“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就是写这本书。” 5年后,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在中共一大会址,总书记又一次讲起这本小册子的故事。 真理的味道为何如此甘甜?正是因为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几经挫折、惨痛血泪中,马克思主义犹如一道刺破暗夜的闪电,给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了犹如久旱逢甘霖的希望。 2020年9月17日下午,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细雨绵绵,正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讲堂前,总书记撑着伞,望着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 “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