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虎嗅APP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周月明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一场突如其来的“下架惊魂”席卷了北美电商圈。 10月1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主席布伦丹·卡尔宣称:美国主流电商平台已下架数百万件被禁的中国电子产品。 这场风暴被媒体称为“清洁购物车行动”。据布兰登·卡尔称,此次被移除的物品或是在美国禁止设备清单上,或是未经FCC授权,这其中,包括华为、杭州海康威视、中兴和大华技术等公司的家用安防摄像头和智能手表。 不过,早在2022年FCC就已宣布禁止这几家企业的新设备在美销售。海康威视就曾表示美国业务占公司境外收入已不足3%,占整个公司的营收更是不足1%,大华技术也明确表示退出美国市场。 那么此番下架的数百万产品又是谁呢? “这波下架的产品一般具备两个要素:带有被禁品牌名的关键字+FCC强监管的品类。”深耕美国物流电商市场多年的壹鹿有你国际物流相关负责人邹韬告诉虎嗅。 据其解释,虽然海康威视、大华等品牌早已很少在美国销售,但电商平台上的一些产品会为了销量,擦边使用这些品牌关键字。 此外,一些产品可能还没有完整的FCC资料就已先上架了。 这主要由于FCC的涵盖标准不是特别清晰(比如智能手表中,也包括普通手表、或功能手表等干扰项),所以亚马逊很难去强制要求提供认证,其后端也还没有完整的FCC资料审核流程。 “此次被下架的产品也较难重新上架,估计大多会变成死链接。”邹韬说。 因为一旦被监测到,亚马逊一般都是先斩后奏直接下架,误判的可能性较低。产品需要在时间限制内提交FCC认证,否则会变成死链接。但若是产品被下架了才去申请,一般都是赶不上的,FCC认证流程快的话也要三个月左右。 虽然目前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主要还是在美国站下架产品,切换站点后产品链接仍能打开,但风暴并未停息。
“绞索”收紧
FCC的“绞索”已经越来越紧了。 2019年的NDAA禁令只限定于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采购,并未妨碍中国产品在广阔的民用市场发展。 2022年的《安全设备法案》颁布后,FCC开始禁止为清单上公司的新设备发放授权。但这也留下了一道口子,此前已获授权的“存量”设备和大量的“贴牌”产品,依旧可以在市场上合法流通。 但这一次,FCC不仅令美国主流电商平台下架了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布兰登·卡尔还称将在10月28号进行一场投票,一旦通过,未来任何设备,只要包含来自黑名单公司的组件都将无法获得授权,且曾获授权的“存量”设备也会被禁止。 如果这一措施真的实行,甚至可能连许多海外企业也会受到牵连。 ArcadianAI上的报道曾扒出一份名单,称澳大利亚的安防品牌Swann、美国安防品牌Night Owl、Amcrest、LTS,加拿大安防品牌Lorex等,其OEM(原始设备制造商)都疑似是海康威视或大华。 海康和大华还深度参与了安防产业的许多链条(安防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算法、芯片、结构件与零部件等)。 有业内人士就向虎嗅透露,算法环节已高度集中于大型安防厂商手中,海康与大华不仅硬件领先,也会直接对外销售算法。 芯片环节市场也很集中,基本被三家主导。华为海思在部分高端产品上占有份额,其余大部分份额由富瀚微与新唐科技瓜分,海康系产品主要采用富瀚微。
高监管产品向何处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