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招就是重新调整国际贸易体系,通过关税大棒将制造业工作岗位重新带回美国,以此重振中产阶级。 中金将此称为美国版“脱虚向实”,意在重置资本结构,调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即重产业vs轻金融。 但要达到目标,难度极大。因为“特朗普大重置”也有天生的缺陷。 美国要降低高债务,就得控制新增债务,同时化解存量债务。 要控制新增债务,美国就必须要开源节流。 开源方面,特朗普无所不用其极。全世界挥舞关税大棒,甚至叫卖美国金卡。 这里要提一嘴,这也是让华尔街和美国企业界震惊的地方:关税不是手段,真的是目的! 更难的是缩减联邦政府开支。 特朗普最直接的招数就是马斯克的DOGE。马斯克如同特朗普放出的“哪吒“,在华盛顿翻江倒海,大幅度甚至是粗暴的裁员减支。 然而问题是,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是会导致经济衰退的。如何应对民众的愤怒?特朗普政府必须趁着刚接手,将锅全部推给拜登。 于是就有了最近贝森特的名言:美国“债务成瘾”,经济会有戒断期。 戒毒,当然是很痛苦的,投资者?抱歉,特朗普顾不上。 但明白人很清楚,光靠DOGE是远远不够的。 美国人的社保福利“谁动谁死”的铁律下,特朗普能动的就是两块:美国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更加庞大的债务利息支出。 于是,我们看到特朗普迫切要结束俄乌冲突,同时施压北约其他国家增加军费。此举极大的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了一个华尔街都没想到的巨变:德国喊出了“不惜一切”,终结了数十年的“财政谨慎”,开启了“财政火箭炮”。 要知道,自2022年起,美国的利息支出就已超过了军费开支。 "弗格森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大国的利息支出超过军费开支时,它就不再是大国了。 特朗普必须要化债。 正如中金所言,化债一般就三条路:债务重组;通胀;技术进步。 美国债务重组,这个之前市场完全不敢想象的概念,如今看来也没那么天方夜谭了。 最近金融市场热议的“海湖庄园协议”就是化债。一种提议是将部分美国国债转换为100年期、不可交易的零息债券。如果这些国家急需现金,美联储可以通过特殊贷款工具暂时向他们提供流动性。 除了迫使其他国家就范之外,特朗普还必须想尽办法降低债务利率,这就需要一个重要机构的配合:美联储。 此时的美联储处在一个异常尴尬的位置。 一方面,“特朗普的排毒期”正让美国经济放缓甚至走向衰退,理论上美联储需要降息。 另一方面,“拜登大循环”本就让通胀处于高位,且显示出很强的粘性,美联储多次加息都未能把通胀压下去,反而随时有卷土重来之势。而特朗普的关税可能就是点燃二轮通胀的下一把火,此时降息就是“火上浇油”。 鲍威尔“左右为难”,只能维持现状。在3月决议后的发布会上,他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词:"惯性"。言下之意是,连美联储也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 降息很难,美联储就要想其他办法,有一个潜在的大招正在储备:QE。 最后说说化债的第三个办法: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率提升。 中金认为,过去两年美国的“AI叙事”不仅支撑了美国科技股估值,更重要的是支撑了投资者对美国政府的“财政信仰”:倾向于相信美国有较大概率通过AI带动真正的技术进步、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化债。 也就是金融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形成的“美国例外论”,支撑着美股的高估值。 但DeepSeek在年初的“横空出世”,重创了美国AI叙事,动摇了“美国例外论”。 市场开始质疑:过去两年美国政府和AI科技巨头不计成本的海量投入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这轮AI技术革命能否真的提高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甚至,是不是更有可能在中国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