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9 21:17:45 来源: 环球时报评论
18日,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因新冠并发症去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表示,鲍威尔前国务卿是美国资深外交家,我们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他的家人表示诚挚的慰问。 在美国不断挑动围堵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官方给予鲍威尔“资深外交家”的评价,可谓微妙。 但在中国的舆论场上,人们对鲍威尔的认识还更多聚焦于那一瓶“洗衣粉”上。 2003年2月5日,美国纽约。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演讲时,手持一个装有半管白色粉末的小瓶,以此作为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他言之凿凿,宣称自己的声明“都有可靠来源的支持”。 一个半月后,美国对伊拉克宣战。战争打了八年多,美军却没能在伊拉克找到第二瓶“白色粉末”。 2007年普京接受采访时调侃说,“鲍威尔摇晃的那一小瓶不明物质,说是化武证据,里面搞不好是洗衣粉”。 “洗衣粉”从此成了鲍威尔一生都难撕下的标签。然而,一瓶“洗衣粉”,真的可以诠释鲍威尔的一生吗? 01 某种程度上,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鲍威尔一生与美国的各种军事行动联系紧密。 1958年从纽约城市学院毕业后,鲍威尔就开始了长达35年的职业军人生涯,最终衔至四星上将。 他曾被两次派往越战战场,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担任参联会主席(美国国防部最高军职)时,他参与了美国的巴拿马行动和海湾战争等。 战争为鲍威尔带来了声望。
海湾战争胜利后,鲍威尔的名气和支持率大涨,他被认为是“国家英雄”。 当时很多人看好他的仕途,认为他当总统将是众望所归。 风头正盛的鲍威尔并没有参加总统大选,而是选择进入小布什第一任期内阁,成为美国史上首位黑人国务卿。 但这次履职,战争没有再给鲍威尔带来好运。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重创了美国声誉,而“洗衣粉”也戏剧般地成为了鲍威尔一生的“污点”。 这一点,鲍威尔非常清楚。 2005年,他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联大发言是自己的“污点”。他说,“我是代表美国向全世界提出这一理由的人,这永远是我历史的一部分,那是令人痛心的,现在还感到痛心”。 此后鲍威尔也多次表达了自己的后悔和痛心。2012年的回忆录中他曾这样说道,“这绝不是我的第一次失败,但这是我最重大的失败之一,也是影响最广泛的失败之一”。 “洗衣粉”,实际成了鲍威尔丈量自己的维度。 鲍威尔又是矛盾的。 还是在2012年,他对美联社说,美国(在伊拉克)取得了很多成功,因为“伊拉克可怕的独裁者已经走了”。
即使这种开脱能让鲍威尔放过自己,很多伊拉克人却没办法放下他,即使鲍威尔去世也无法消弭这种仇恨。 “他的证词导致数百万伊拉克人死亡,他手上沾满了鲜血”,“他给伊拉克带来了混乱”。
在很多伊拉克人眼里,一瓶“洗衣粉”改变了他们一生,也是他们内心中鲍威尔的全部。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