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个领域中,还有许多像帕特里克这种“中间偏灰”的人,他们虽然不是“顽固派”,但又眼馋着想蹭反华议题带来的名利。由于他们的政治色彩更淡、在所属领域更为专业,也使得这些“中间派”帮忙夹带的“私货”,也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此外,如果我们官方出手还击这些人,还容易落下“以大欺小”、“政府针对平民”的口实。这也使得西方政界特别乐于把这类“中间派”推到前线,给我们制造难题。面对这个群体,我们要如何去应对、如何在舆论上做好反击,甚至是如何引导、转化他们,都是我们接下来可能经常会遇到的场景。 对于柯达而言,我们希望他们能意识到,除了帕特里克这些外国创作者,我们国内此前也有一大批摄影师和视频博主,用柯达的产品创作了许多反映新疆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比帕特里克更了解新疆。如果你们真的关心新疆议题,何不把他们的作品向全世界的网民们推广下呢? 作者:梁由之 相关报道: 柯达官方账号引述瓦克的话称,新疆最近几年一直处于国际争议的中心,因为该地区所谓“大规模囚禁维吾尔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 配文用春秋笔法写道,这组作品“捕捉了新疆2016至2020年的视觉故事,见证了这里突然陷入奥威尔式的反乌托邦。”看过《1984》的人很容易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柯达转发的第一张照片摄于2016年6月。据瓦克在个人网站上自述,照片摄于吐鲁番盆地,这个站在阴影中的男人看着外面已经干涸的艾丁湖,他是这块中国陆地最低点孤独的守卫者。 下面这张照片,瓦克在个人网站上介绍,这是一名塔吉克人父亲带着孩子,从喀喇昆仑公路离开新疆。
柯达一共发布了8张瓦克的作品,没有对这些照片的拍摄背景做任何介绍。其实这些照片并不十分“阴间滤镜”,基本是新疆人日常的生活截面。但是柯达转发的摄影师配文则显得“别有用心”,让图片观感变得不适起来。
柯达发布的瓦克的其他摄影作品 在瓦克的镜头下,新疆的壮美摄人心魄,但他总忍不住“夹带私货”。 瓦克15日通过他的个人Instagram账号,分享了即将发售的影集里的一些照片,立场更加鲜明。他从一个少见的角度拍下一幢建筑,配文“衰朽的新城和过于庞大的政府大楼”,并提醒粉丝“新作品集的预售链接在个人简介里”。
2006年至2017年,瓦克在中国做自由摄影师,常住上海。从他拍摄新疆的初衷能看出,这名外国人对新疆误解渐深。 柯达引述瓦克的话称,“2016、17年间,我4次访疆,在新疆旅行两个多月。我的初衷,是把19世纪美国征服西方的神话,和21世纪的中国神话做类比。”他在采访中,将中国政府开发西部曲解为“征服”和“压迫”。 他还在多个场合和采访中提到,“新疆”这个词的英文直译是“新的边疆”(new frontier)。近年关于他作品的各篇新闻稿,也总要写中国政府所谓的“打压少数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