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文化

旗下栏目: 音乐 红木 收藏 艺术

铁凝谈 AI 创作:文学的灵魂不可被算法替代

文化 | 发布时间:2025-03-25 | 人气: | #评论#
摘要:在今年两会的讨论现场,AI创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当某科技公司代表展示完能自动生成乡土小说的程序后,铁凝的回应发人深省,她从文件袋里取出本泛黄的《笨花》手稿,分
 
在今年两会的讨论现场,AI 创作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当某科技公司代表展示完能自动生成乡土小说的程序后,铁凝的回应发人深省,她从文件袋里取出本泛黄的《笨花》手稿,分享了手稿背后的故事。
铁凝提到,这本《笨花》是她父亲抗战时期藏在地窖的手稿,手稿上的 “花” 字,第三笔的颤抖是因为寒腿发作。她指尖抚过微微凹陷的纸页,感慨地说:“算法能计算情感烈度,但计算不出这个颤抖里有多少对春天的渴望。” 这不仅是对手稿的珍视,更是对文学创作中人类情感深度的强调。在铁凝看来,AI 创作或许能在形式和技巧上达到一定水准,但无法触及文学的灵魂深处。
随后,铁凝展示的《笨花》手稿复印件上,褐色的茶渍与蓝黑墨水交融成奇异图案,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岁月里的创作故事。她还打开手机播放一段音频,电流杂音中传出铁扬先生晚年沙哑的诵读:“…… 那些被硝烟熏黑的棉桃,炸裂时飘出的白絮,是我们留给春天的遗书。” 这声音仿佛穿越时空,带着历史的厚重感,让在场的人深刻感受到文学创作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是 AI 难以复制的。
面对科技代表展示的 AI 生成诗歌,铁凝更是从文学的诗意逻辑角度进行剖析。她指出,算法虽能捕捉到 “月光” 与 “乡愁” 的关联,但人类的诗意逻辑有着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脉络。比如,人类创作时从 “月光” 到 “镰刀” 再到 “麦茬” 的联想,是基于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的,而 AI 生成的 “月光 - 雪 - 盐” 只是物理属性的递进,缺乏文学独有的灵动与深度。铁凝还调出贾平凹《秦腔》的手稿照片,展示从 “吼声震落枣花” 到 “吼声把月光震成枣花簌簌” 的修改痕迹,强调从摹形到通感的转变,正是文学不可被计算的灵光所在。
铁凝在两会关于 AI 创作的发言,提醒着我们文学创作的核心价值。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作者情感的抒发、灵魂的表达,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生命之歌。在 AI 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珍视人类创作的独特性,坚守文学的灵魂,让文学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其不可替代的魅力。
责任编辑:网络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北京新华佳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29445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海24062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3228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