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京西热土、建设山水家园,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展览部主任、副研究员胡冀宁和王凤斌有同样的感受。“麋鹿科学保护的成功案例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中国样板、贡献了中国智慧。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生态条件越来越好,也为这些小生灵提供了栖息的绝佳环境。”她说。 红色血脉:回望“北京西山那一抹红” 为什么爱上北京,爱上京西?因为这里有数不清的历史回忆。 这里,有国际友人走出的自行车“驼峰航线”,有奔赴延安的平西秘密交通线,也有共产党人走出的赶考之路;山谷里长眠着无数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大河边矗立着群众纪念烈士的丰碑。 “中法文化小道”位于北京西山绿荫深处,这条蜿蜒的小道不仅引领着徒步爱好者穿梭于自然美景之中,更串联起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百年历史。北京语言大学学生、来自法国的留学生莎莎沿着这条小道,探访了法国医生贝熙业的故居——贝家花园。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贝熙业曾在中国工作生活了41年,贝家花园内的碉楼曾是贝熙业的诊所,见证了他为周围村民免费诊治的善举。贝熙业医生在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为中国抗日根据地运送宝贵药品。 “两国民众了解彼此的不同,但更多的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共鸣:同样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热爱一个多元的世界。”她说,“在北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共鸣。这种包容与温暖,正是北京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蓝色火花:他们爱上北京创新创业氛围 在北京,在京西,还有一股科技创新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城市的发展,让人们在就业、生活等方面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北京聚智合众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志新向记者分享了公司的最新成果——全球第一辆量产无辐式空心轮毂结构氢动力两轮车。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展示了“北京智造”的强大实力,更为城市出行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王志新介绍,无辐式空心轮毂结构不仅减轻了车身重量,提高了行驶效率,还在抗冲击性和耐用性上表现出色。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则让这种两轮车在续航能力和充能速度上具有了明显优势。几分钟内完成氢气加注,续航能力可达数百公里,这样的性能无疑为城市出行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选择。 “在北京,我们更可以看到无限的可能与机遇。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和机会。无论是科技创新、文化旅游还是绿色出行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这种机遇与活力,正是北京这座城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王志新说。 据了解,近年来,大兴区重点打造生命健康、临空产业、先进制造和数字经济“四大产业集群”,其中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涵盖了氢能源、商业航天等重要行业。 活动中,门头沟区京西智谷智算中心运营总监樊少培介绍了AI赋能各行各业的情况。据了解,门头沟区正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药械“三大产业”,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在分享中,还有不少赢得掌声的环节。北京环卫集团的保洁员张旭被网友们称为“扫地僧”,颐和园里到处都是历史文物,怎么擦、怎么扫都有严格规定,彩画、佛像不能用湿抹布擦,要用鸡毛掸子掸。就连地面清扫,都要按照“砖地无土,土地无脏,立体保洁不断线”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每周,张旭都要爬上万寿山,检查山上石刻,确保没有发生破坏,“在颐和园当一名保洁员,我守护的可不只是环境清洁,更有文物安全”。 除了日常的保洁工作,张旭还遇到了新的挑战。游客们不仅询问厕所和大门口的位置,还会问他关于颐和园的历史文化问题。起初,张旭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这让他感到很难为情。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学习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知识。张旭买书翻阅资料,上网搜索视频,甚至吃饭、喝水、休息时都在学习。慢慢地,他开始了解这座园林的丰富历史。如今,他已经能够熟练地解答游客们的问题,甚至还能给专家们讲解颐和园的建筑布局,越来越多网友因为他而更了解颐和园,“扫地僧”成了颐和园的传统文化知识宣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