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习静,学禅入定。
在静品中观万物,致静带来的太和之气是一种精神修行。
处在一种令人舒适的愉悦气场下,我们的心境回归本我,
返璞归真——平静的美学。
轻而易举的潇洒,每个人均可得到,不必争先恐后,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差异在于细节处理。
慢茶艺,慢生活。茶事体验包囊一切!
第一层次是杯茶在手,闻香品味,察言观色;
接着可以感受环境、茶具的诗情画意的氛围,怡情悦性,品茶玩味,妙趣横生;
除了独自饮茶,你也可以邀上三五好友,丰富生活的情趣。这整个过程都可以延伸为品茶艺术。
茶艺的美是属于达到美的享受后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茶盏是品茗者的桥梁,藉着它,完成茶事中主客的沟通,在这座桥梁上通过的,不仅是最美妙的茶汤、最妙曼的香气,还有闲云野鹤、山川云林。假若失去这样无可捉摸的、漂浮不定的乐趣,那感官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待温热的琥珀色茶汤倾人,玄黑里托起一盏流动之温暖,举盏细啜,清晰感受茶汤从舌尖荡漾,滑下喉咙,温暖至丹田,从味觉之愉悦生发欢喜之心。在茶事的细节、过程里体味茶的流动之美,体味人与境、与人、与器的和悦之趣,方是设席事茶之最终目的,亦是人文茶道之真实践行。
一席中的器物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收集,一位有经验的茶人会留心每个所到之处,观察是否有适合的茶器,随时收集,以备将来之用。一次性要购买到所有的器物,又要使它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适茶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寻找是训练自己器物审美的能力的过程,寻找不是求奇,求怪,放弃第一眼的迷惑,注重器物内在的气质,联想它和茶最佳的契合程度,在不断的对比、审视之后所做的决定,往往给茶人自己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面,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已经超越了器物本身。一般来说,简单的器形更容易与茶席上的其他物件搭配,茶席上所有的角色都应该统一在茶席主题之下。生旦净末丑,哪一个都是在舞台上的一个分子。它们是协奏曲中偶尔分辨出丝丝缕缕的细节,而不是独奏中风格明显的大提琴。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意境,讲究通过器物的形态语言。传达出一定的趣味和境界,抒发出超越物件本身的审美愉悦。茶席上的器物是依赖前期的制造者和后期使用者共同来完成它在茶席上的审美,所以,对茶器的选择、搭配运用是学习茶席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功,也是可以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一直不断学习,加深理解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