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凡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纪委书记。在刘奇凡任上,内蒙古自治区自2020年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一场“倒查20年”的煤炭资源领域反腐风暴就此开启。 截至2021年11月,内蒙古在对涉煤腐败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累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23.88亿元;全区共立案涉煤案件736件、102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69人、县处级干部243人;共有1656人被追责问责。 2021年11月,刘奇凡赴辽宁工作,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发布了他的告别感言《为党和人民当好“棋子”》。
人民日报客户端曾撰文表示,省纪委书记密集换将,是中央反腐布局中的关键一步。中纪委主导的“打虎”行动一次次成为媒体的头条,成绩有目共睹,但与中央热火朝天的反腐局面相比,地方在反腐上的积极性和推进力度明显不足,“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的情况有之;“吼吼嗓子、摆摆架子、做做样子”装腔作势的情况有之;甚至一些地方为完成任务,在问责上有“凑数”之嫌。 中央对省级纪委书记进行密集“换血”,引入更多的外部力量,就是从人事布局上着手,激发“鲶鱼效应”,确保中央反腐压力精准传导到一线,由点及面地打破地方固有关系网的制约、防止监督对象圈子化,解决过去反腐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 人民日报客户端另一篇文章也直言,一些地方反腐不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纪检干部久在地方一团和气,冲不破关系网,不好意思拉下脸,腰杆挺不起来、手腕硬不起来。 该篇文章认为,重视地方反腐,大有深意。从现实来看,中纪委办大案要案已是得心应手,查贪腐高官也是手到擒来。然而中纪委纵有再大的能耐和抱负,人手毕竟有限,要想揪出基层“蝇营狗苟”、整肃一方政治风气,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地方给力。如果地方反腐掉链子、慢半拍,被动应承、敷衍了事,那么为害一方的贪官就不可能全挖出来,祸害百姓的“苍蝇”也难被全拍掉,这势必将消解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正如中纪委网站文章所言,纪检机构绝不是养老的地方,选拔出来的纪委书记、副书记要过得硬、立得住、经得起考验!
来源 :澎湃新闻网 人民网 《半岛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