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频繁恶意辞职=信用有问题? 开公司没按时上报年报=孩子无法积分入学? 不还车贷=无法买动车票? 如果遇上这些跟信用挂钩的事,你会不会有些瑟瑟发抖? 3月30日,浙江省人社厅副厅长葛平安在一场座谈会上表示:“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他的信用就成问题了。”尽管浙江人社厅之后回应这里针对的是“恶意跳槽”,但网友热议仍在持续。 这些对个人信用的管理方法看似“没毛病”,但它们真的有理吗? 跟信息体系挂钩的是恶意跳槽 据媒体报道,3月30日,浙江省人力社保专家和企业人士在宁波举行座谈。期间,企业人士认为招工难,留住人才也很难。面对企业的“苦水”,葛平安在现场表示,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信用将成问题。“员工要走,接下来也有制约措施。浙江省马上要推进人社的信息体系建设,对单位和个人都要建立信用体系。”
图片来源:截自相关媒体报道 葛平安的发言似乎预示着,未来在浙江,有关部门会将跳槽和信用体系挂钩。 事情真的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吗? 4月4日下午,记者专门就“浙江是否会将跳槽记录和信用体系挂钩”的问题致电浙江省人社厅12333热线。工作人员明确否认,还反复强调:“这只是新闻媒体的解读和网络平台的消息,我们目前没有收到有关文件,也没有定论。” 记者也注意到,此前,也有浙江省人社厅的工作人员回应称,正常的跳槽肯定不会影响信用,但有些人如果通过恶意、滥用跳槽的方式,从单位索要经济补偿金等,信用才会受到影响。打算推进的信息体系建设针对的也是恶意跳槽。 那其他地方情况如何?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案例出现。 北京市12333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把求职者的跳槽记录与个人信用相联系。 而上海市12333接线员干脆告诉记者,择业自由本身就是劳动者的权利,人社部门对此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干预。上海也没有将信用记录和跳槽挂钩的政策。 处罚“频繁跳槽”可操作性有多大? 虽然目前各地还没有出台类似规定,但在将来,这会成为可能吗? 一位曾经历过多次劳动仲裁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现阶段的法律法规来看,要判断并处罚所谓的“频繁跳槽”“恶意跳槽”,并没有可行性。
资料图(图片来源:摄图网) 该人士指出,从他所看到的案例来看,除非劳动者在跳槽过程中窃取了原公司的商业机密,否则不会干预员工的跳槽行为。 也有人担心,是否存在员工通过反复离职,骗取裁员赔偿金的情况?对此,这位人士表示,只有被动离职才能获得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赔偿金,主动离职得不到这笔钱。他也接触过主动离职的员工要求通过劳动仲裁获得赔偿金的案例,但最后劳动仲裁委并没有支持这种诉求。 各地频出信用管理办法 从葛平安的表态中我们可以看到,跳槽与个人信用挂钩只是一个方面,这背后的支撑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各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展开,杭州“钱江分”、苏州“桂花分”、厦门“白鹭分”、宿迁“西楚分”、福州“茉莉分”等新鲜名词不断冒出。这些都是通过个人信用进行社会管理的手段。
图片来源:截自信用中国(江苏苏州)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