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专家分析认为,短时间内事故频发与高密度与胡塞武装作战有关。 “超级大黄蜂”战机属于一款过渡性装备。当时,美国航母舰载机面临更新换代,新一代的F - 35战机因研发进度拖延,迟迟未能上舰服役。为填补这一空白,美国在“大黄蜂”战机基础上研发了“超级大黄蜂”。作为过渡机型,“超级大黄蜂”承担了大量任务。它是一款多用途战机,需同时具备对空、对海、对地攻击能力。而且,由于舰上无人加油机尚未服役,40多架战机组成的飞行联队中,每次出动约有1/3的战机还需承担加油任务。如此繁重的任务,使得飞行员的训练强度和密度大幅提升。飞行员不仅要取得各种飞行合格证,还需老飞行员带教新飞行员。长期高强度的训练,让飞行员处于高度疲劳状态。 ![]() 自去年9月部署以来,彼时,拜登政府对胡塞武装发起了打击行动,“杜鲁门”号上的舰载机需不断出击执行打击任务,其一直处于高强度作战状态。今年1月该行动结束后,3月特朗普政府又对胡塞武装展开新的打击行动,“杜鲁门”号再次参与其中。这意味着,舰上40多架“超级大黄蜂”战机长期处于高密度、高强度的作战任务中。 除此之外,胡塞武装对美国航母的攻击可谓“孜孜不倦”。 据武装冲突地点与事件数据库项目统计,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升级以来,胡塞武装对往来红海的军舰、商船、以色列目标和其他目标发动136次打击,击沉2艘船只。其中: 2024年6月22日,胡塞武装称使用导弹在红海袭击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成功达成目标”。 2024年7月,胡塞武装向美军发出警告,一旦“罗斯福”号航母进入红海,会将其击沉。 2024年11月12日,胡塞武装称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袭击了在阿拉伯海上的“林肯”号航母和红海上的2艘驱逐舰。 2025年1月11日,胡塞武装称过去24小时使用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对位于红海北部的“杜鲁门”号航母发动新一轮打击,共持续9小时,“成功实现目标并迫使航母逃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