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法院的判决书 受访者供图 就李先生提出“把水算成材料钱”的质疑,宋某某否认道:“不可能的,我们给他用的是原装桶。几斤材料加这么多水,打进去会不会漏下去呢?不可能的。” 一个卫生间为何会用到43斤防水材料?宋某某对此表示:“他(李先生)卫生间大概有7、8平米,砂浆层比较厚,有十几公分的厚度,比正常家庭用得多一点。我开始预估一个孔7、8斤材料,3个孔20几斤就够了,但做到中途跟他说了比较厚,里面空了,所以用得多一点。”宋某某还提到,施工过程中李先生房间的租户全程在现场监督。 补漏引发的纠纷屡见诸报端。今年5月底,中国消费者报曾报道福建晋江的消费者吴女士进行卫生间补漏,价值120元/斤的防水材料用了102斤,收费1.2万元。福建省建筑防水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许永彰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防水材料根本用不着“纳米”级,也谈不上“高科技”。“高科技”“纳米”“永久”“专利”“微创”都只是宣传噱头,对防水补漏并无实质作用。 律师:李先生需证明施工用料过多 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监事会主任张公典律师认为,李先生家卫生间做防水维修时,对维修费提出异议,属于维修合同纠纷。因为是小额诉讼,所以是一审终决。从判决书的描述来看,李先生输掉官司并不冤枉,“首先李先生没能证明和施工方约定了防水材料必须用商家淘宝店名中的雨虹牌;其次对施工方用料过多的质疑,他没有做相关专业鉴定,仅仅是列举了网上其他品牌的介绍,是不能作为关键证据采信的。李先生要想再审胜出,必须在这方面全力取证。”
涉事淘宝店已经被清空 网络截图 目前,类似李先生这种在卫生间维修时遭遇维修费纠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张公典律师建议:“在维修卫生间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价格,不能只听防水材料的单价,还要问清楚使用量,并选择价格合适的品牌,避免预算超标。其次如果已经出现价格争议,就要注意搜集证据,通过这些证据证明卫生间维修客观上用不了这么多材料。” 上游新闻记者 赵映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