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庭后的调解中,师父又多了一份老街坊的和蔼可亲,用通俗的语言耐心交谈,很快促成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 “当时,我深深感受到司法实践是一个无比广博的课堂,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光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地增长社会阅历、积累审判实践经验,如此,才能以法律之手真正疗救公平正义肌体上的创伤。” 从此,她彻底放下象牙塔里带出的骄矜与轻慢,在每个环节中处处留心学习。 回到最高人民法院后,她被分配到经济审判庭,在书记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 “7年的书记员经历,有的人看来或许平凡琐碎且漫长,但事实上,这份工作对于一个初入门者熟悉掌握民事审判程序中的各个事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回忆。 记得有一起案件,庭前她作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一切看来都近乎完美。 庭审开始了,当审判长请一位证人出庭时,该证人却突然从旁听席上站了起来! 高晓力傻眼了。因为该证人旁听了庭审过程,将被取消证人资格。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则在于她忘记给证人找一间休息室并告知注意事项,他随人流直接进入了旁听席。 尽管这件事对最终裁判结果没有实质影响,但她一直不能原谅自己的工作疏忽,“时刻提醒自己在办案中要认真再认真,细致再细致”。 2001年底,梦想照进了现实。进入法院8年后,她被最高人民法院任命为助理审判员,终于成为了一名法官,可以独立承办案件。 紧接着,她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磨一剑”。在2011年6月,她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进入了高级法官的行列。 “肩头也感到了更沉重的责任。”她说。
“传递中国司法之声” 十多年来,高晓力一直担任涉外民商事审判法官。
涉外民商事审判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司法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据她所说,相关案件类型多样,遍藏着法律问题点。 她总是要和棘手的新问题打交道。 早年,高晓力承办了瑞士纽科公司案,这是一起外方受益人与我国开证行之间的信用证纠纷上诉案件。 面对在当时还属新类型的案件,她废寝忘食,消化了大量该领域国内外一手资料。 在做足功课后,她尊重国际惯例,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后,该案判决被学界誉为信用证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 2012年,她承办了最高人民法院第一起独立保函纠纷二审案件。她再次刻苦钻研,就其中涉及的多重法律关系提出分析意见,获得了审判委员会一致认同。 此外,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她带领合议庭做了大量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当事人就全部争议达成一揽子解决方案,并获得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通报表扬。 吃透国内外相关政策条款和案例,对高晓力来说是日常,也是必需。 “每当看到他们(当事人)的眼神从疑虑转向信任,我就深感自己的工作别具意义。干好自己的本职审判工作,让中外当事人都感受到中国司法的公平正义,并抓住机会传递出真实的中国司法之声,我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愿意这样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