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和老板们交易关联图示。图片来源/央视截屏 “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 “他就关注什么挣钱快、见效快。他倾向于贷给房地产,主持行长办公会的时候就公开直截了当要求,全行一定要立刻给我把制造业贷款停下来,即便你有100%的抵押,那也不行。”专题片里这样介绍。 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刘成在专题片里介绍,孙德顺在职期间,中信银行贷款结构就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增长幅度达到40%多,制造业贷款当时受到压降,压降幅度达到30%多。媒体也曾报道,2018年末,房地产业超越制造业,成为中信银行贷款集中度最大的行业,2017年和2018年,越来越多的房企成为中信银行对公业务大客户。 此次专题片还揭露了孙德顺增加房地产贷款的另一个隐秘的原因,便是谋取个人私利。经调查发现一些房地产公司老板与他关系密切,并存在利益交换。一名房地产公司老板曾以投资为名,向孙德顺实际控制的公司输送1000万元,得到的回报是通过孙德顺获批贷款授信40多亿元。
▲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设计的眼花缭乱的关系网。图片来源/央视截屏 孙德顺的一大特点是不收现金,“他认为收现金太低端了,太简单粗暴了。他利益兑现的方式非常专业化,做了层层的掩盖,就是设了很多的防火墙,绕了很多圈,利用特有的金融手段和产品去掩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说。 专题片显示,经调查发现,孙德顺是利用“影子公司”、借助金融手段来完成利益输送的典型,其专业化、复杂化程度相当罕见。他安排两名老部下作为代理人,开设了两家投资平台公司,两家公司前台的所谓法人,实际只是为孙德顺代言的“影子”。 孙德顺案凸显出管住信贷审批权这一关键权力的重要性。银行贷款审批一般是由贷款客户递交申请材料,按照程序逐级上报审批,而孙德顺却经常直接与企业对接,再布置给下属去做,用程序倒置的方式违规操作。按照中信银行的制度设计,行长对信贷审批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审批权;审批必须经信贷审批会议集体表决通过,主要领导必须末位发言。但事实上,孙德顺经常无视这些制度,直接干预信贷审批,银行内控机制在“一把手”的权力面前失去了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汪璟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