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国内 专栏 生活 关注 图库 艺术 关于

专题

旗下栏目: 专题 地市 县域 乡情

郑州东站万人大疏散:多数列车停运,滞留旅客“上车买票”疏散至周边城市((3)

专题 | 发布时间:2021-07-21 | 人气: | #评论#
摘要:最可怕的时候是在晚上九点左右,当时窗外的水已经差不多一人多高了,向后看,车厢后半截水也已经到顶,大家都向前聚在前三节车厢,我当时处于1、

最可怕的时候是在晚上九点左右,当时窗外的水已经差不多一人多高了,向后看,车厢后半截水也已经到顶,大家都向前聚在前三节车厢,我当时处于1、2节车厢的中间处,算是人群的中间位置。水继续漫上来,人群后半截,水流基本已经漫到了脖子,最前面的部分也都到了胸口的位置。这个时候车厢开始出现缺氧的状况。身边陆续有人出现缺氧、低血糖的症状,有人发抖、大喘气、干呕。当时车厢内还有孩子、孕妇、老人,大都因为久泡水中体力不支,出现各种身体状况。

当时还记得那位一直在为我们传递外面救援信息的女士说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政府已经在后方开始抽水。但是当时的我觉得一台、两台的抽水机根本顶不住这么大的水。所以当时听到这一段话的时候,就真的是感觉到绝望了。当时自己真的非常害怕,当看到车厢外的水位越过头顶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出不去的准备了。

我的电话也一直打不出去,但是网络还断续能够用上。当时手机只剩不到30%的电,为了减少耗电量,我关闭了几乎所有的程序,只留下一个微信,给家人、朋友发信息。当时我还不敢和爸妈说,只敢给表哥、表姐还有朋友发消息。21时之前,我还不断地拜托他们联系救援人员,但在看到水位过了头顶之后,我和他们的消息记录中基本都是交代的一些身后事了。

车厢里,我能很真切地感受到周围的人那种恐惧的情绪。车厢里还出现了些许的骚动,在水位差最明显的时候,有人冲动想直接砸开车厢的玻璃门,但是有一位大叔带头出来制止了他。真的十分感谢这位大叔,考虑到当时车内外的水位差,如果不是他来制止,车窗一旦贸然砸开,水必然会涌进来,车内外的水压差肯定也会压得人无法逃生。

郑州东站万人大疏散:多数列车停运,滞留旅客“上车买票”疏散至周边城市(附现场图集)

(网络视频截图)

后面事情出现了转机。在车厢外水位达到最高值之后,水位线就好像一直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同时,我们的车厢也因为水流冲击出现了偏移,呈现出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向上翘的一侧,车厢窗户暴露在水体之外。当时人们就提议,用车厢内的灭火器砸处于高处的车厢的窗,而不是砸门。前面一节车厢的车窗砸开后,缺氧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大家开始逐渐地恢复正常呼吸,外面的水位也没有继续上涨。我们处在车厢前面的人也不断地在向后传话,让他们用灭火器凿开车窗。起初只是一两个声音在喊。逐渐,我所在的这节的车厢中,声音逐渐汇聚在一起“用灭火器砸车窗”。

也大约是那个时候,救援人员出现在车厢外面。他们最先通过凿开的那处玻璃窗,将破窗器递到车厢内。车厢内里面大家也在接力将破窗器向后传递。

我因为处在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所以也不太清楚后面的状况,只记得往后看黑压压一片都是人。随后,救援人员把前面的车长车厢打开了,并尝试从车厢外侧砸玻璃,但当时由于凿打玻璃过于费力,且前面的车厢也已经打开,他们最后也没有继续下去。大家陆续从前面的车厢疏散出去。

最先救出去的应该是两三名孕妇,因为长时间泡在冷水里,她们都是虚弱到缺氧的模样。之后救出去的是孩子,再之后是女生,我算是女生当中出去比较早的。虽说当时外面的水流相较之前已经平稳了许多,但是依旧很急,尤其是在由车厢到人行走道这一短距离,水流非常急。救援人员主要是在车厢和扶手处开展救援,他们在车厢外将我拉上来,下面车厢里有乘客自发地站在出口处托我一把。全靠他们的一托一拉,我才能逆着水流出来。从车厢和激流中脱身后,走大约十来米,水位就退到小腿以下比较安全的位置。而在通向出站口的约200米的距离中,我们基本上是相互搀着走,能走的搀着不能走的,跟着前面指引的救援队员。

郑州东站万人大疏散:多数列车停运,滞留旅客“上车买票”疏散至周边城市(附现场图集)

网络视频截图

到了出站口,也能看到很多救援人员在那里挡着洪水。他们也会指引我们踩着他们拉的线,让我们踩着过去。出站的时候能见到很多人在和你逆着方向走,有救援人员,有医护人员,有地铁员工,还有很多我不太能辨别职业的人,在往车厢那边去。也能看到指挥人员焦灼地不断在打电话,还有穿着地铁制服的员工询问你是否有不适的情况出现,通道一旁也架起安置用的椅子和床。我出站的时候还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孩子,孩子没什么事,母亲则是明显的缺氧状态,十分虚弱,可能因为一直在护着孩子。

责任编辑:良贤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国内 | 专栏 | 生活 | 关注 | 图库 | 艺术 | 关于 | 名人堂

Copyright © 2014-2016 中国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7457号

电脑版 | | 移动版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