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通心灵的“友好桥” 今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分会场“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学术沙龙会上,专家们热议着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阿拉伯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习主席提出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对于搭建中阿民心相通的友好桥梁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薛庆国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张洪仪便是这样的“筑桥者”。2013年起,她开始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阿拉伯语版的翻译工作,历时三年半,终于完成了110万字的译著。张洪仪说,希望阿拉伯国家的读者能通过这本书多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如今,中阿典籍互译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图书互译工程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阿出版机构加入到文学作品的互译中,中阿文化在书籍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中阿人民在阅读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今年6月,阿拉伯语配音版电视剧《美好生活》在黎巴嫩、突尼斯的国家电视台相继开播,在当地掀起又一波“中国热”。此外,译配的阿语版《恋爱先生》《李小龙传奇》《丝路,我们的故事》等影视节目也将于近期相继在多个阿拉伯国家播出,越来越多优质的中国影视作品将进入阿拉伯观众的视野,打开了一扇扇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随着中阿人文交流的不断深入,阿拉伯国家的“中文热”也在升温: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在11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16所孔子学院和3个独立孔子课堂;“汉语桥”比赛走入多个阿拉伯国家;今年2月,沙特阿拉伯将中文教学引入沙特教育体系…… 中阿友好大会、文明对话研讨会、新闻合作论坛等活动定期举行,中国与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国互办电影展、艺术节,中阿电子图书馆合作不断深入,日益牢固的文化纽带把中阿人民的心联得更紧。 阿拉伯谚语说:“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如今,中阿合作在世界发展进步的大潮中不断发展,结出累累硕果。面向未来,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将携手奋进,并肩攀登,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发展,合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参与记者:郑思远、刘子衿、朱瑛琪、涂一帆、陈霖、段敏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