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文化 • 正文

京西深山区一金代石碑断成两截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来源: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北京 

在北京市房山区猫耳山顶峰之下,有一处灵峰寺遗址。在金代,灵峰寺不仅是著名佛寺,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随着历史变迁,灵峰寺于明末被摧毁,不过记录建寺历史的石碑“房山灵峰寺记”幸存至今,是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在北京地区,不包括经幢与刻经,金代的石碑现存不超20件。

近日,据多位文保志愿者反映,一直躺在灵峰寺遗址上的“房山灵峰寺记”竟然断成两截,疑似遭到人为破坏。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块石碑断茬较新,断开时间应该不会太久。此外,断碑附近还存在疑似盗挖痕迹。不过当北青报记者向相关部门反映时,竟然出现了属地管辖争议,房山区两个乡镇均表示“不归自己管”。

断碑周边有疑似盗挖痕迹

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灵峰寺可谓闻所未闻。但要说起房山区的猫耳山,北京的登山爱好者几乎无人不晓。事实上,灵峰寺遗址就隐匿在猫耳山的顶峰之下,与东面的金代皇陵一山之隔。

近日,北青报记者与几名文保志愿者在猫耳山脚下的葫芦棚村集结。这里海拔约500米,距灵峰寺遗址还有5公里的羊肠小路。一行人沿崎岖山路折线攀登,升至海拔约1300米的猫耳山顶峰,再沿山脊与沟谷变换行进,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最终降至一块海拔960米的山谷台地,这里便是灵峰寺遗址。

图为断成两截的石碑

北青报记者在遗址东南角看到,一块石碑碑阳朝上躺于地面,从中间拦腰断开,断茬洁白如雪。在石碑的棱角处,同样存在两处新伤。

经测量,此碑长130厘米、宽60厘米、厚12厘米。石碑为圆首,额书篆字“房山灵峰寺记”,以下碑文皆为隶书,字迹工整,记载了灵峰寺的建寺历史。此碑立于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距今已有831年历史。

图为碑额,碑文皆为隶书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赵海廷介绍,2023年4月16日,他曾经走访过灵峰寺遗址,当时这块石碑就躺在地上,保存完整。“对比当时的照片,这块石碑应该被人挪动过,其断开或与人为搬动有关。”赵海廷认为,移碑者也许是想看碑阴有无刻字、或查看石碑下面还压着什么。

疑似盗挖痕迹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石碑旁边有一根木棍,疑似人为撬动石碑时所用工具。而在断碑附近有两处疑似盗挖痕迹,在一浅坑中还丢有金属锹头。

浅坑中的锹头

管护地界存在争议

《房山区不可移动文物列表》显示,“房山灵峰寺记”石碑所在地为南窖乡北安村。3月24日,北青报记者致电南窖乡文体中心,一位负责文物保护的男工作人员表示,灵峰寺碑记断开一事,他们已从微博上得知相关情况,但灵峰寺碑记在管辖上存在争议,实际不属于南窖乡地界,应归周口店镇。这名工作人员还谈到,由于当地山路比较危险,还时常有野猪出没,实际上从北安村无法上到灵峰寺遗址,巡查的话也只能从别的村上山,单程需要徒步三四个小时。

随后,北青报记者致电周口店镇市民活动中心,一名负责文物保护的女工作人员表示,依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结果,“房山灵峰寺记”划至南窖乡,尚不属于周口店镇管辖。而据北青报记者观察,作为一处典型的山野文物,灵峰寺碑记无论划到哪个乡镇保护,人防措施和技防措施都很难落地。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