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离开了,她的著作依然在影响着中国影视行业。
12月4日,琼瑶在新北家中去世,终年86岁。这对无数80后和90后来说,都是一个时代的陨落,这两代人,几乎没人不知道琼瑶,也几乎没人不看琼瑶剧。《梅花三弄》、《窗外》、《还珠格格》、《烟雨濛濛》等多部作品曾是两代人的青春。
琼瑶离世消息传出,众多明星发文悼念,不管是和琼瑶有没有合作的明星纷纷表达了哀思。一时间全网都在悼念琼瑶。和此前知名人物离世的褒贬不一不同,网友们一边倒地对琼瑶送上了祝福和哀悼。
有媒体梳理发现,琼瑶几乎以一己之力,在 2000年前后带动了中国影视行业的腾飞,也成就了多家上市的影视公司,更是捧红了数十位出演过其作品的影视明星,对中国影视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甚至有网友指出,琼瑶剧才是一切霸总网剧的鼻祖。她的离世确实是影视界的一大损失。
9岁发表文章的天才
琼瑶是位天才作家。有“女看琼瑶,男读金庸”的美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几乎都读过琼瑶的作品,琼瑶一生共创作了67部作品,包括66部小说和1部自传,不仅高产,且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
琼瑶本名陈喆,1938年4月20日出生在四川成都的知识分子家庭,是家庭四个孩子中的长女。1945年秋,琼瑶父亲陈致平因战火被迁至四川宜宾郊区李庄古镇的同济大学公共科延聘为讲师,并在附中兼课。同济大学随后由成都迁回上海,琼瑶一家也随之迁往上海,上世纪40年代,琼瑶就读于上海第十六区国民小学(今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
9岁的琼瑶刚搬到上海,家庭并不富裕,家里有一张书桌。白天,爸爸在书桌上备课、改作业,晚上,妈妈铺上棉被,书桌就成了琼瑶和弟妹们的床。但那时候的琼瑶是非常快乐的,由一个内地城市到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开阔了眼界。
琼瑶爱上写作,是受当时上海市第十六区中心国民学校学生壁报影响,看着高年级同学的作品登上壁报,琼瑶非常羡慕和崇拜,逐渐开始自己写作。不久人生的第一篇处女作《可怜的小青》被父亲寄往《大公报》,当时的《大公报》非常厉害,胡适、翁文灏、梁漱溟都在其任职,金庸也在1947年加入《大公报》。巧合的是,《可怜的小青》被1947年12月6日《大公报》第9版“现代儿童”栏目发表,9岁的琼瑶和金庸有了交集,尽管那时候两人并不相识,但两大文学巨匠却因《大公报》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同一天发表的还有《大公报》 “现代儿童”栏目主编、儿童文学家陈伯吹的《不上轨道的小火车头》。41年后,陈伯吹在《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发表《遥寄琼瑶》一文回忆道,“当时周末版的副刊是巴金、靳以合编的《文艺》;星期日的副刊,我负责编辑的《现代儿童》。一位年仅九岁的读者寄来了题为《可怜的小青》的文章。文章感情真挚,文笔清丽,我拿出来发表了。四十年后的今天才知道这位陈喆就是当今台湾文坛上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琼瑶。”
9岁能获得著名作家的高度认可,也让琼瑶自此以后的文学创作增添了无尽动力。1949年,琼瑶随父母由大陆到台湾生活,在台北第二女子高中就读,但因对写作痴迷,大学联考落榜,但这也未能打消琼瑶继续创作的信心。1955年,17岁的琼瑶以心如为笔名发表小说《云影》。1963年,经历了一段无果的师生恋后,她推出了让她一举成名的首部长篇小说《窗外》,随后一发不可收,陆续出版长篇小说《烟雨濛濛》与小说集《六个梦》等作品,琼瑶一时名声大噪。“琼瑶小说”这个词,甚至直接成为中文世界里浪漫主义言情作品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