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专题 • 正文

建立“绿色标尺” 守好生态红线(政策解读) 全国已划定四万多个生态环境管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网络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北京

(原标题:建立“绿色标尺” 守好生态红线(政策解读) 全国已划定四万多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

距离重庆奉节县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处,菜籽坝抽水蓄能电站正在火热建设中。避开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避开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电站能够精准落地,得益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

 

什么是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就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一个地方的开发建设中,什么项目允许建设,什么项目要考虑重新选址,都与之有关。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开发布,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单元一策”分类管理

2020年起,重庆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识别需要优先保护的区域3.08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各类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3年多来,重庆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在项目选址规避风险、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

目前全国共划定4万多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3类,陆域面积分别占比55%、15%和30%,“一单元一策”分类管理:

优先保护单元完整利用生态保护红线成果,叠加红线以外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保护的其他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覆盖了全国67%的森林和72%的草原生态系统,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匹配,实施严格保护;

重点管控单元包括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集中、生态破坏突出、环境风险高的区域,一般以人口密集区、工业聚集区和环境质量超标区域为主,覆盖了全国总人口规模的77%和GDP总量的86.7%,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格局一致,实施针对性的重点管控;

一般管控单元指开发强度较低、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区域,实施一般管控,也为未来发展留出空间。

《意见》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管控单元,提出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规模等调控策略及导向性的环境治理要求。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把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生态环境“硬约束”,落实到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精准施策、科学治污、依法管理,可显著提高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水平。

同时,专家认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单元一策”分类管理,将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并确保生态安全格局总体稳定,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一张图”“一清单”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地表水、大气、噪声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和流域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定,初步建立了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区及管控体系。但由于我国生态环境空间异质性明显,针对单一区域、线、点上的局部微观管理已不能满足系统性治理需求,需要更加精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更好支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核心特征在于空间化、集成化和精细化,将各分区的生态环境管控要求集成并落实到不同管控单元,确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毅说。目前,国家与地方高效联动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数据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已建成,初步形成全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管理。

《意见》将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资源利用、产业准入等一整套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融入“一张图”“一清单”管理,实现空间上的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控,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真正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

Copyright © 经济报道网 版权所有